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打马烟教会

打马烟教会
2011-12-03 09:52:49   来源:   点击:

    (1884,台湾宜兰县头域镇~)马偕在噶玛兰平原传教期间,所建立的14座教会之一。设立於1884年。今已不存。

    1880年代,噶玛兰厅头围堡(今宜兰县头域镇)因港阔水深,航运便利,发展繁荣;平埔族噶玛兰族打马烟社居於头围堡三抱竹庄(今竹安里)沿海之地,以捕鱼、农耕为生,因有设灶引水煮盐之习,故以噶玛兰语中意为「煮盐」的「打马烟」(Tamayan)为村社名。

    1883年(光绪9年),加拿大籍传教士、牙医师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中文名偕叡理)入噶玛兰平原(今兰阳平原)传教。打马烟社原本信仰神灵、祖灵、山灵、鬼及恶灵,对外来宗教心生恐惧,族人间流传着「死後会被基督教传道师挖眼取心」的说法。其後因头目阿督被马偕医治牙病,始听道而决意信教,回乡之後,阿督劝告族人除去偶像,领受洗礼;同时,借用偕牧师的姓,改名为「偕阿督」,今其後代以「偕」为姓。并献住屋为礼拜堂,根据今存影像资料,打马烟教会应为噶玛兰传统家屋形式,上覆茅草为顶,建物以土、木、竹为材。

    起初每周礼拜聚会人数约有200人,但族人对信仰认识未深,虽固定礼拜,私下仍保有祖灵信仰及祭祖仪式。又由於嗜酒、吸食鸦片等旧习未改,无法与汉人竞争,以及泰雅族等势力介入,故向南迁居花莲、大南澳(今宜兰县南澳乡)等地谋生,教会人数渐减。少数族人後来并入徐春生牧师於1917年(大正6年)所设的头围教会(今头城教会)聚会。

    1901年(明治6年)马偕逝世以後,北部教会为纪念其在宜兰地方的传道功绩,曾捐献了一座石造教堂,设立於打马烟。但因乏人维护,打马烟社的茅屋、石造教堂在风沙日久吹袭下,已没入海洋而消失,原址约为今宜兰县得子口溪竹安海口右侧沙丘地。

     

    中文关键字: 马偕 , 噶玛兰 , 打马烟社 , 偕阿督 , 得子口溪

    英文关键字George Leslie Mackay , Kavalan , Tamayan

    参考资料

    1. 陈彦亘。2004。「噶玛蘭族族群研究」。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台湾原住民數位博物馆计画。http://www.dmtip.gov.tw/FileUpload/interaction/e_images/%E5%99%B6%E7%91%AA%E8%98%AD%E6%97%8F%E6%97%8F%E7%BE%A4%E7%A0%94%E7%A9%B6.pdf。
    2. 吴奂仪。「噶玛蘭族建筑研究」。台湾原住民各族聚落及建筑基本资料委托研究案。http://www.dmtip.gov.tw/FileUpload/interaction/e_images/%E5%99%B6%E7%91%AA%E8%98%AD%E6%97%8F%E5%BB%BA%E7%AF%89%E7%A0%94%E7%A9%B6.pdf。
    3. 台湾原住民学习知识库。http://edu1.wordpedia.com/Indigene/%28gk4r0v2ld503fj45twi0is55%29/index.htm。
    4. 「马偕博士生平年表」。沪尾偕医馆调查研究。http://www.tshs.tpc.gov.tw/tei/upload/%E9%99%84%E9%8C%84%E4%B8%804.pdf。
    5. 胡文池。「哀哉!盖在沙土上的教会」。http://www.laijohn.com/Mackay/MGL/ministry-Kavalan/Tamaian/site/Ou,Bti.htm。

    延伸阅读

    1. 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着,周学普译。1960。《台湾六记》。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研究丛刊第69种。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慈济树
下一篇:战後台湾的肉身菩萨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