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坤良《旧剧与新剧:日治时期台湾戏剧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台北:自立晚报,1992年6月。
- 杨渡《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台北:时报文化,1994年8月。
- 曾显章《张维贤》,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2003年7月。
- 古继堂等《简明台湾文学史》,台北:人间,2003年9月。
1924年冬,首次排练胡适的三幕剧作《终身大事》,於陈奇珍宅举行试演,据张维贤的回忆,此剧老幼能解,颇获好评,尤其演员大多受过中等教育以上,亦使观众对新剧的观感耳目一新。受到鼓励後,团员信心大增,1925年10月於台北新舞台公演三天,剧目有《终身大事》、《母女皆拙》、《你先死》、《芙蓉劫》、《火里莲花》。演员方面,除了原有的赖丽水、王井泉、杨木元、潘薪传、翁宝树、陈奇珍、余王火、张维贤外,另外新加入欧剑窗(陈藤)、詹天马、蔡建兴、叶莲登等人。演出效果方面,多少降低了当时人们对戏剧及演员的负面观感,并促使台北兴起一阵戏剧的热潮。
1926年1月,成员们利用春节假期,到宜兰公演五天,演出时观众入戏太深,甚至跳上舞台大骂,差点动手扭打演员,可见演出的效果极佳。1927年4月,於20日起在台北永乐座公演三天,为爱爱寮、盲哑学校、仁济院等筹募基金,第一夜演《芙蓉劫》,第二夜演《金色夜叉》,第三夜演《母女皆拙》、《终身大事》、《你先死》,十分讲究舞台布景与演出效果,可见剧团对演剧的用心及其受写实主义的影响。5月间,分别在永乐座和万华戏园公演四天及三天,剧目有《金色夜叉》、《爱情是神圣》、《谁之过》、《黄金与美色》、《良心的恋爱》、《黑籍冤魂》、《马介甫》、《火里莲花》、《生命之光》等,演出所得捐给爱爱寮盖成两层楼寮舍。
1928年正月春假,改名「星光剧团」,在永乐座连续十天日夜演出,创下台湾演剧的空前纪录;然而毕竟是业余剧团,团员中无人有力协助剧团的发展和经营,加上资金不足,在结束此次演出不久,团员即因意见纷歧而分道扬镳,其中一部份蜕变为後来「民烽剧团」的干部;而张维贤在政治运动与新剧运动的受挫下,前赴日本东京筑地小剧场深造学习。
「星光演剧研究会」是日治时期重要新剧社团,相较於当时以宣传讽刺为中心的文化剧,此研究会较重视剧场改革与艺术热诚,虽然他们的新剧仍属萌芽学习阶段,但多少增进民众对戏剧的观感。1930年张维贤自日本返台後,成立了「民烽演剧研究会」及「民烽剧团」,重新实践其戏剧理念,也让『星光』继续发亮下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