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林园广应庙

林园广应庙
2011-12-03 14:25:06   来源:   点击:

    位於高雄县林园乡广应村(原王公村)的「广应庙」,又称「王公庙」,溯於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1787年),当时有位来台路过此地的唐山客因「内急」而解下随身的护身「香符」(经该庙委员会赴中国大陆考证,确为今福建省龙海市颜厝镇古县社谢太傅庙之香符),悬挂番石榴树上,临行却未带走而遗落该处,後逢夜现出灵光,经乡民发觉,便以竹茅建立小祠奉祀。至清嘉庆十八年(西元1813年),由当地善信集资,以石头砖重建庙宇,并雕塑神像奉祀,并命名为「广应庙」。清光绪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再次扩建前後殿。但之後由於是日治时期,至民国二十九年,也就是昭和十五年(西元1940年),日本政府下令全台寺庙作为储粮所,且推行皇民化政策,只许奉祀日本或佛教神明,而大举烧毁道教或民间信仰的庙宇及神像,以致当时广应庙诸神只之金身,只好由信众藏匿至竹坑山中的蝙蝠洞中,晚上及下雨时,才请回至当时乡里黄允忠的家中奉祀。直到民国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二战结束,台湾光复後,翌年才由信徒恭迎回庙奉祀。民国四十六年(西元1957年),历经一甲子庙宇因年久失修,陈旧不堪,因此再度修建,并增建左右厢房,供作议事及香客休憩之所。民国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经信徒代表大会决议集资重建,於是在民国七十八年动工,经四年竣工完成,於民国八十三年(西元1994年)元月初七日举行落成大典,迎请众神明入庙安座迄今。

    广应庙为一栋二层式现代化新庙宇,一楼作为当地的活动中心,二楼才为寺庙主体,庙宇为仿照皇宫巨贾的宅第南式建筑,主祀谢府王公谢安,陪祀谢府王妈刘氏,配祀注生娘娘、福德正神,另祀谢府大元帅二王谢石、谢府二元帅谢玄、谢府三元帅谢琰。

    谢安,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名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晋元帝大兴二年(西元320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诞生,辞官隐居会稽东山,於四十余岁复出,这就是名句「东山再起」的典故由来。之後在淝水之战任统帅,令胞弟谢石「大元帅」为兵马征讨大督军、侄谢玄「二元帅」为前锋都督、子谢琰「三元帅」为前锋辅国将军,统率八万府兵以寡击众,智胜前秦苻坚的百万雄兵,使晋室江山得以转危为安,後被封为太保、建昌公爵、赐九锡。至孝武帝太元(西元385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辞世,享年六十六岁,追諡太傅、庐陵郡公。後世人於是尊称其为「谢太傅」,并立庙奉祀,称为「谢千岁」、「谢圣王」、「谢王公」、「谢老元帅」、「广惠圣王」、「广惠尊王」、「广应圣王」、「广应尊王」、「显济灵王」、「护国尊王」等。

    而林园广应庙最具特色及传奇色彩的古物,莫过於庙中已有一百七十几年悠久历史的「七顶辇轿」,相传清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信徒因祈安清醮,倡议制作七顶辇轿绕境,但急需雕刻辇轿之材料,於是派人到处寻觅,却徒劳而返。适巧当年入冬也正是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谢府王公诞辰,更是乌鱼潮,於是渔民日夜整网出海捕鱼,有次出海,忽发现海上光芒四射,疑是「大乌金」(乌鱼群)成群结队而来,渔民喜出望外,没想到近看发现非是鱼群而是一块「大木材」,於是将其拖上岸。岂料,渔民竟在当夜受谢府王公祖托梦,告知拖回木材正是王公赐予雕刻神舆之材料。渔民翌日清晨醒来,随即赴庙转告,并愿捐献该木材,经运回後,由庙方所礼聘的唐山雕刻师尺量监定,该木材是块千年大樟木,直径4尺,长度33尺,是上乘神木,非常适合雕刻辇轿。於是雕成七顶辇轿,系为该庙珍贵古物,相当具有历史保存价值。?  

    中文关键字: 王公庙 , 谢安

    参考资料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李庥
下一篇:东石安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