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淡水清水岩

淡水清水岩
2011-12-03 14:34:09   来源:   点击:

    位於台北县淡水镇清水街的「清水岩」,俗称「祖师公庙」,重建於民国二十一年(1932),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竣工完成。乃是祭祀传说中,最常用掉鼻子的方式,来警告民众即将有祸事发生的「清水祖师」。

    之後,又出现了好几次类似的情况,信众这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清水祖师」直接示警的方式,「落鼻祖师」之名因此不胫而走。

    「清水祖师」又称、「祖师公」、「清水真人」、「麻章上人」、「昭应大师」以及「三代祖师」,但一般都昵称祂为「乌面祖师公」。

    「清水祖师」原名陈昭应,生於宋仁宗庆历四年(西元一四四年)的福建永春县,後移居至泉州安溪,住在清水之岩。

    宋朝末年,元兵入侵中原,「清水祖师」便在大云院岀家,以僧人的身分周游闽粤一带,并劝化民众抗元。後来「清水祖师」随大静山明松禅师学禅,跟着迁往麻章一带施医济药、普救贫病的民众,被当地的民众尊称为「麻章上人」。

    而传说「妈祖」曾化身为孕妇,蹲在河边洗衣服,意图点化「清水祖师」。

    果真「清水祖师」见她洗得辛苦,便趋前帮忙,没想到衣服却越洗越脏,「清水祖师」心知有异,於是虚心向那孕妇请教。

    「妈祖」却毫不客气地指责他,说他太脏了,不仅不能洗净衣物,不管再怎麽修行,也没有办法得道升天。「清水祖师」如遭当头棒喝,顿时开悟,当场剖开自己的肚子,取出自己的肠胃加以清洗,随即被「妈祖」引渡到西天,得道成佛。

    明太祖朱元璋听闻他的事蹟,便敕封立庙来表彰祂的功绩。由於祖师生前的精舍名为「清水岩」,故被称为「清水祖师」,更被安溪一带的民众奉为守护神,并随着安溪县民移居台湾,成为泉州人最为虔信的神明。

    而淡水清水岩庙中所供奉的清水祖师神像,相传是清文宗咸丰年间,由一位僧人自泉州府安溪小姑乡清水岩,奉请来台 的。而後这位僧人在台北淡水一带落脚化缘 ,後来此僧离去後,由淡水士绅翁种玉、翁瑞玉兄弟留神像奉祀,因参拜者众多,翁氏遂请祖师金身於东兴街(今淡水中正路)济生号奉祀。

    据说这尊蓬莱老祖金身,是当时宋朝一位皇帝赐上等沉香宝木,分为六段雕刻而成的,至今有九百多年历史,相当的弥足珍贵。

    後来在清末西元1884年中法战争时,相传祖师曾显灵,帮助清刘铭传击退法军,光绪皇帝因此特颁赐了三块匾额给淡水的三间庙,分别是淡水福佑宫的『翌天昭佑匾』(主祀天上圣母),淡水龙山寺『慈航普渡匾』(主祀观音菩萨),以及现今淡水清水岩『功资拯济匾』。

    不过当时蓬莱老祖金身是奉於民宅,照礼制来说是不能接受皇帝的天恩赐匾的

    ,所以才赶紧设法兴建庙宇,於是就先将蓬莱老祖金身及匾额暂时寄香於艋舺清水岩,等淡水清水岩建好後,再将老祖迎回。

    不过,等到昭和十三年(西元1937年),淡水清水岩建好了,要将老祖迎回时,艋舺人却不肯将老祖金身归还淡水,说:祖师是淡水人战争时,从艋舺清水岩请去助阵的,所以应奉祀在艋舺。

    之後双方打了官司,判决两地各奉祀一半,除了五六两月在淡水,七八两月在艋舺之外,其余的就是单月在艋舺,双月则在淡水。

    而今清水岩乃是淡水地区的大庙,庙堂上的『蹟着小姑匾』,说明了清水祖师是源於福建安溪县小姑乡清水岩祖庙,虽然建庙不过八十余年,但是香火鼎盛,几乎家家户户都非常崇奉清水祖师。

     

    中文关键字: 清水祖师 , 落鼻祖师

    参考资料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清水祖师
下一篇:淡水福佑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