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渡《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台北:时报文化,1994年8月。
- 邱坤良《旧剧与新剧:日治时期台湾戏剧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台北:自立晚报,1992年6月。
上海民兴社起源自新民社,新民社擅於搬演家庭剧,取材自古典小说话本或外国翻译小说,剧情浅显易懂,且颇多趣味,受到男女老幼的欢迎。而民兴社的主持苏石痴原为新民社成员,因与演员不合,遂退出另组民兴社,意图与新民社一争高下。民兴社在法租界演出,首创男女合演,借以号召观众,後来该社成员颇有流动,在来台之前,演员已经历数次更迭。该社可说是一商业剧团的性质,以通俗娱乐为取向,迥异於中国文明戏发展初期所曾倡议过的改良主义的理想。
1921年,《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李逸涛召募股东数人,派同社记者谢峻赴上海与当时民兴社主持郑公天签订合同,演出时间由6月10日起两个月内,地点由台北至桃园、新竹。民兴社来台後亦标榜男女合演,表演时先以京剧锣鼓闹台,继以喜剧开场,然後接演正戏。所演剧目中,喜剧有《莫名其妙》、《卖花结婚》、《醉戏妻》、《骷髅跳舞》、《老小换妻》等,正剧有《议和之母》、《孟姜女》、《玉堂春》、《大侦探》、《黑夜枪声》、《血泪碑》、《新茶花女》、《拿破仑》、《袁世凯》等,大多是曾流行於上海的戏码,改编自京剧、外国小说、古典平剧小说等,并无确立的方向与风格。由於对白为北京话,为使台湾观众了解,上演前先由「辩士」作剧情解说,另外戏单上对正戏也有剧情说明,并附有上海民兴社的宣传。
民兴社与李逸涛等人解除合约後,继由台中人刘金福承包,在台中、嘉义、台南等地演出,期满解散後刘金福又聘请该社的姚啸梧、瞿曼轩留台指导,并吸收一些旧宝来团团员,组成台湾民兴社文明戏班,剧目有《情海恨天》、《KK女士》、《恩怨记》、《黑夜枪声》、《新茶花女》等。该团的演出方式与上海民兴社相同,头出加演诙谐短剧半小时,然後才开演正剧,但仅一个月余即告解散。後来郑公天又来台与刘金福签订合同,从上海募集一批文明戏演员,新剧本有《雌老虎威伏猛将军》、《骷髅党》,初演於彰化,巡回至台南,演员合约期满便就地解散。1923年前後,台南人吴鸿河因於上海民兴社演出时担任辩士引起兴趣,筹组台南黎明新剧团,自任编导,以台语演出,并以侦探剧吸引观众,後来吴鸿河与股东意见不合而退出,剧团因乏人领导而解散,台湾话剧的移植时期也宣告结束。
从上海民兴社到台南黎明新剧团,可以看出中国文明戏进入台湾的过程,然而台湾承接的基本上已是中国文明戏的末流,失去其最初改良社会的宗旨,逐步走向庸俗化、商品化,与一般传统戏曲娱乐民众的功能并无二致。虽然如此,在巡演过程中,仍予本地观众新奇感受,影响更多民间职业新剧团的成立,促使新剧运动的产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