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碧惠《台湾传统工艺》,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刊),2005
- 李丰懋《金湖港文化祭》,云林:金湖港万善祠管理委员会,1996。
- 黄文博《金湖港牵水车藏》云林:旧金湖港蚶仔寮开基万善祠管理委员会,2005。
车藏字出於道士科仪经典中,本字应该是「旋」(旋转不停)的意思。在大普渡的前一天,或做功德或是去世亲人托梦等情况下做牵车藏法会。车藏上书写欲超度的过世亲友姓名,并小写自己姓名、住址以示叩谢。车藏分为两种,白色称为水车藏,用在超度因溺水而死亡的鬼魂,红色称为血车藏,用在超度因难产、车祸等血光之灾而亡者。
云林县口湖乡蚶仔寮的万善祠与其分庙金湖的万善爷庙的「牵水车藏」是台湾这类祭典最特殊最盛大的仪式。其他地方还有台北市保安宫的牵车藏法会和新竹南坛大众爷庙与其分庙南星宫的牵血车藏法会场面较大,较有名气。
云林县口湖乡的「牵水车藏」过程中要先「起车藏」,召请鬼魂上岸後牵「车藏」,家属要不断的喊往生者的名字,并透过转动车藏,象徵着水魂已由水底浮昇,逐渐被拯救出来,接受超度。除此之外,还必须准备衣服、鞋子、纸钱等来准备烧化,让亡者可以替换。牵完车藏之後进行普渡,然後是「倒车藏」仪式,请魂灵回归。最後送走孤幽谢完神,连同道坛内各种纸糊祭器,集体一同焚化。其他地方的牵车藏过程相近。
此处的水车藏高度一百多公分,用细竹篾编紮成内外两圈的圆筒状,内圈糊着浅淡花纸,外圈贴上各神鬼的纸像,上下中空,顶端四角也各插有一支小三角旗,用来招魂。外圈的纸像根据《金湖港文化祭》引《金湖万善爷庙概况》一书与黄文博的纪录用简图表示如下:
顶层----甲(境主、山神、土地)---当境主者
乙(水王、污秽鬼、魂身)---水中正邪两神,魂身表亡魂自己
第二层----(大鬼、小鬼、小鬼)---看守狱门,押解亡魂
下层----(城隍、牛头、马面)---区判善恶
底内层----(观音、善才、良女)---慈悲救难
北部的车藏高约一百公分上下,用竹篾紮成五层平行圆,各层又成为两个长形同心圆筒,内圆与外圆各用四根竹篾相连接,各层的内圆用纸连接糊成一个长圆柱形,上下中空。
车藏的外圆顶上插四面旗子,最上层用白纸剪成长及下圈的流苏,贴成一圈,下面四层用红蓝黄绿等各色纸剪成的短流苏贴一圈,颜色没有固定,圈与圈间就成了三个空间,这空间中各贴有不同图像,有两种不同情况:最底间内层贴船及船桨,船上置放一座向上的梯子;而外圈间的最下层贴有约二十公分高的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的立相,代表阿鼻地狱;第二层贴有地藏王、济公、库官、库二,或池头夫人、文判官、山神、土地;顶层贴有佛祖、观音、善才、龙女,或地藏王、观音、善才、龙女,这两组四层的排列,名称虽有不同,不过意义相近:让亡魂由地狱中利用船和梯子离开地狱,再藉由车藏的旋转,将亡魂一层一层转救上来,经过救助与地藏王的教化,再获得观音的慈悲、佛祖的开悟,然後上到人间享受施食,往生西方。以简图表示如下:
顶层--甲(佛祖、观音、善才、良女)乙(地藏王、观音、善才、)良女---获慈悲救难,往生西方
第二层--甲(地藏王、济公、库官、库二)---送上买路钱、遇救主准备离开地狱
乙(池头夫人、文判官、山神、土地)---从血污池被救出,鬼魂听经後,重新区判善恶,向当地境主报到
下层----(黑无常、白无常、牛头、马面)---跟随地狱使者前进
底内层----(船、船桨、楼梯)---离开地狱的起步
各地的造型与颜色搭配上或多或少有些小差异,不过都是圆筒形,以中心圆筒的颜色区别水车藏或血车藏,图像内容与涵义则相差不多。
祭改超度也有用到车藏,但较小型,约六七十公分,没有中心的圆筒,只有外层三圈,竹篾处全用纸条贴过,上插四面三角旗,水车藏纯白、血车藏纯红,通常用於打城科仪。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