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渊忍尔编。1983。《中国人の宗教礼仪:佛教道教民间信仰》。东京:福武书店。
- 李丰楙。1994。〈行瘟与送瘟:道教与民众瘟疫观的交流与分歧〉。《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
- 李丰楙、谢聪辉、李秀娥、谢宗荣。1998。《东港迎王:东港东隆宫丁丑正科平安祭典》。台北:学生书局。
- 李丰楙、谢聪辉。2001。《台湾斋醮》。台北: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
- 李丰楙。2005。〈王醮科仪与迎王祭典:台南地区瘟神信仰与地方传统的交流〉。收於《香港及华南道教研究》。黎志添主编。香港:中华书局。
「官将送船醮科」也是必行科事,依知名法术「知其名鬼自去」原则,一一点名遍请经书所载的瘟神疫鬼,再虔恭设拜三献;贿赂威迫并施,采用催促急去的律令语调,表现对瘟神的送行原则。此项仪式又配合「添载」(为王船装满所需物品)的程序,将所有的水手船公一一点名呼上船去,等待时辰一到就可发令起驾。「开水路」或「开河」仪式通常安排在恭送王爷的最後阶段,做完三献後,立即以锄头在沙滩或陆上划开一条深沟,洒上一些水,象徵水路开通:这是基於「象徵律」的咒术性思维,让王船能顺利地开动出发。
台湾史志中多有王船自大陆沿海漂流至台湾港口的记载,着岸之地又造船送行於海上,这种形式称为「游地河」。目前南部送王船区域多采用火化的「游天河」形式,这种形式的改变清领时期虽然已存在,在日治时期却被强制实施,除不使瘟疫散布至他境,更合乎道教教义:经由王醮科仪,王爷完成「代天巡狩」後返归述职;民众则藉此表达恭送王爷,并带走本境内所有祈愿,其涵义既是道经所有,也是民之所欲。
中文关键字: 斋醮 , 瘟醮 , 王船
英文关键字merit and offering rituals , plague offering , royal boat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