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成道男。1989。〈祭祀圈与信者圈:基於台湾苗栗县客家村落的事例〉。《圣心女子大学论丛》,73:164-198。
- 冈田谦。1938。〈台湾北部村落に於ける祭祀圈〉。《民族学研究集刊》。4(1):1-22。
- 林美容。1987。〈由祭祀圈来看草屯镇的地方组织〉。《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62:53-114。
- Sangren, Paul Steven. 1980. A Chinese marketing community : an historical ethnography of Ta-Chi, Taiwan. Ph.D.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 Schipper, Kristopher M. 1977. Neighbor Cult Associations in Traditional Tainan. The City in Imperial China.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孙振玉。2002。〈台湾民族学的祭祀圈与信仰圈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5:1-36。
- 张珣。2002。〈祭祀圈研究的反省与後祭祀圈时代的来临〉。《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58:78-111。
- 陈宪明。1995。〈澎湖村落祭祀的空间结构〉,收於《第一届台湾本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温振华。1980。〈清代一个台湾乡村宗教组织的演变〉。《史联杂志》,1:97-107。
- Suenari, Michio. 1986. “Two Types of Territorial Organizations: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a Hakka Village in Taiwan. ” Th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59:29-46.
祭祀圈是传统台湾汉人社会相当具有主导性的力量,自从日治时期日本学者冈田谦用来探讨台北士林的村落社会,并指出祭祀圈与市场圈和通婚圈有很大关连。第二次世界大战後,欧美学者对台湾地方社会的研究,也有类似探讨,例如美国学者桑高仁(Steven Sangren)以地域性的祭典组织(territorial cult)一词,说明桃园大溪的公众祭祀,为地方社会文化系统的运作。此外也有以庙宇社区、庆典组织、街坊祭典组织做为研究用词,皆印证祭祀圈在台湾社会实际存在。
祭祀圈以社区共同祭祀地方公庙所供奉的主神为主要象徵,作为一境之主,神只藉着祂的神力及五营兵将的协助,维护地方的平安;地方民众在神诞日举行千秋圣诞祭典并遶境巡行,以祈求合境平安。共同祭祀并依岁时习俗,年初向神祈求平安,年末向神祈谢平安,七月普度,八月演出土地公戏等,各地的祭祀活动大同小异。居民在地方头人(负责庙宇兴建与管理)的带领下,以卜选头家、炉主的方式负责一年当中的祭祀,以收丁口钱的方式收集祭祀费用,并有角头轮祀的方式,以及神明会、轿班会、曲馆、武馆等地方性组织,来维持共同祭祀,目的是要营造社区的共同意识与集体情感。
中文关键字: 地方社区 , 公众祭祀 , 层级性结构 , 地域社会 , 信仰圈
英文关键字local community , public ritual , hierarchical structure , communal worship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