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田野调查所得
禅和派特重诵经的音韵,表现出地方派别的文化特色,早期由在北京任官的福州人,吸取北京白云观及华北地区的全真韵,并揉合福州正一派及部分佛教经诵而成。清代中叶以下流行渐盛,较早流传於官家子弟中,作为修身养性兼有文娱之用;後来才逐渐普及於其他阶层。原本做为业余的诵经礼斗,在後场音乐及文疏方面,由於地方士人的参与,因此形成较高的文化水准。
来台後所设各堂大多集中於台北(如集玄合一堂、保安堂)、高雄等城市地区,原本只流行於福州籍的移民圈内,後来与中华民国道教会多所合作,而得以推广,而後逐渐扩及於非福州籍的道教团体。诵经者多为业余,多在宫庙内服务,也会应私家之邀请而举行,既有「吉场」(指喜事)也有「超场」(指丧事)。
在坛场的经诵传承上,即由早期传入的第一代传授,如集玄合一堂多为福州籍中社经地位较高的堂友所组成,早期每月例会进行拜斗,为堂友祈福;或应道教庙(如临水宫)之邀,於主祀神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千秋圣诞日进行礼赞法会,日数不等,可多至五日。在排坛方式上多排高桌案,层层叠起:最上层为三清道祖,次为五方五老君等。在早、午、晚课例行的程序外,吉场较为隆重的即是穹窿玉斗的斗科;而超场、普度最後一天的大普则为铁罐施食,两种科仪时间均可长达3、4小时,属於隆重的的斋醮传统。
中文关键字: 正一派 , 吉场 , 超场
英文关键字Orthodox Unity School , auspicious site , site for salvation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