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瀛观光资讯网http://travel.tnhg.gov.tw/index.php?act=show&sid=7&tab=01
- http://www.tncsec.gov.tw/html/wks/tn16/page42.php?num=319&page_key=2&wks=tn16&send_key=y
碧云寺原名火山庙,又称「新岩」。据传西元1796年清嘉庆元年阿公店应祥禅师,於大仙岩养修三年之後,择此隐居而设庵,迎观音菩萨一尊在此奉祀,为本寺创立之元年,随後番﹝今台南县东山乡﹞之儒生林启邦等八人,带一书僮隐居本寺旁,於大岩石上设寮﹝在九股仔菜园学地﹞,历经八年修学,於西元1807年嘉庆十一年渡海前往大陆福州赴考,师徒十人均上榜,众徒为了图报应祥师恩,集资一千元兴建本堂,称『碧云寺』。西元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大地震,寺宇大半倒塌 ,番社庄长即龙华会首届主事大总理陈按察,不乎大仙寺及碧云寺管理人廖炭只修建大仙寺而生磨擦,从此就脱离大仙寺而自两寺寺产与会计分立。西元1931年民国二十年,寺宇重新改建,西元1954年民国四十三年天公庙峻工,渐而成为香火鼎盛的名刹之一。
【建筑特色】
寺前为一三开间山门,虽然是钢筋混凝土构造,龙柱、壁堵及斗拱皆为洗石子堆塑,手法细腻,造形优美,屋顶为断檐升箭式,形式特殊。门前一对堆塑日式狮子 ,造形诙谐。庙身为拜殿及正殿相连,前者作三川脊,後者为一条龙,燕尾起峭颇大,曲度优美。拜亭为二通四瓜卷棚式构架,正殿则是三通五瓜形式,木构造的比例严谨,造形古朴,充分配衬出古刹的风范。
(一)为南方式建筑,高耸的燕尾为其特色。
(二)大门两侧有出生於嘉义的交趾陶名师叶王的作品。
(三)位於枕头山半山腰,林木苍翠,极目远眺,视野极佳,拥有「枕山晓翠」、「麟屏夕照」等十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