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坤良《旧剧与新剧:日治时期台湾戏剧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台北:自立晚报,1992年6月。
- 杨渡《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台北:时报文化,1994年8月。
- 曾显章《张维贤》,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2003年7月。
「民烽剧团」是由张维贤与「台湾劳働互助社」的无政府主义者於1930年成立。张维贤是新剧运动者中,较具剧场理念者,重视演剧本身的艺术性。民烽剧团曾於1933年秋在台北永乐座举行四天的公演,颇受好评,1934年3月的「新剧祭」演出後,原本计画巡演全岛,但因经费、人才等现实条件的缺乏,一切只好停摆;张维贤转而前往中国上海考察,而民烽剧团的部分班底翁宝树、叶莲登等人,於台北另组一职业剧团「钟鸣演剧研究会」,排演两三个月後,1934年曾先後於士林戏院、台北永乐座各公演十天,其後巡回各地,曾在淡水戏院、万华戏园、新苑戏院等地演出。剧目有《父权之下》、《爱情是神圣》、《复活的玫瑰》、《火里莲花》、《黑籍冤魂》、《新闻记者》、《何必情死》等。是年12月底,因团员大多前往南洋而解散。
1935年,钟鸣演剧研究会旧人重组,更名为「钟鸣新剧俱乐部」,由叶莲登主持;同年10月,参加「始政四十年纪念博览会」(台湾博览会)汇演。1936年7月15日,李水生编辑发行《钟鸣会报》创新号,是一份油印的二十四开、六十二页的新剧刊物,以日文刊行;同年10月,接连接受「稻江信用组合」及「台北劝业信用组合」的邀请,排练新剧演出。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後,台湾总督府实施「皇民化运动」,在戏剧方面,禁止旧有戏曲活动,只允许新剧和改良戏演出。「钟鸣」部分团员再与「星光演剧研究会」(1924-1928,张维贤成立)出身的欧剑窗於1939、1940年先後组织「星光新剧团」及「钟声新剧团」,在台湾各地巡回演出,尚能维护战前新剧的演出传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