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婉舜。2008。〈「黑暗时期」显影:「皇民化运动」下的台湾戏剧(1936.9-1940.11)〉。收於《帝国里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时期的台湾文化状况》。石婉舜、柳书琴、许佩贤编。台北:播种者出版社。
- 石婉舜。2005。〈史照光影:日治後期的青年团与青年剧〉。《传统艺术》,60: 58。
- 石婉舜。2001。〈日本时代的「学艺会」活动〉。《表演艺术》, 95: 52-53。
青年剧运动在推行之初,即设定目标要让全台1600多个青年团体,达到每十团中就有一团具有上演青年剧的能力。运动展开後,全岛各地陆续举办「青年剧指导者讲习会」一类活动,授课内容除了「皇民链成」一类精神教育讲座外,同时安排「导演论」、「剧本论」、「演技论」、「扮装术」等与现代剧场专业相关的入门课程,并出版入门书籍与剧本集,逐年扩大举办「青年剧竞演会」一类活动。戏剧内容多与政令宣导有关,主题涵盖「反对迷信」、「废除聘金」、「纳税宣传」、「保密防谍」和「皇民化」等。
青年剧运动的时局色彩随着战局演变而变化,从一开始不乏官方版新剧运动性质,终至全面成为军国主义的宣传与动员工具。对台湾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二,一是推广现代剧场从制作、排练到演出等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一是通过剧场活动传递混合「皇民化」与「现代化」的倾斜思想,影响观众的认同。
中文关键字: 皇民化运动 , 中山侑 , 松居桃楼 , 新剧运动 , 现代剧场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