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埔文化资讯网--学园
- http://www.sinica.edu.tw/~pingpu/education/title.htm
年代 村落数 人口 村落平均人口
1647 9 2320 258
1650 11 3171 288
1655 10 3171 317
在史料的记录中,巴布萨族与邻近的和安雅、拍瀑拉族往往相混,也因此对於巴布萨族的了解十分模糊。目前可知的是,在饮食方面,随着原住民族在十六世纪与汉人接触,逐渐采纳汉人的灌溉水稻种植法,使得原为酿酒之需而种植的稻米逐渐成为主食。巴布萨族也逐渐放弃了原有的游耕与迁村,使用犁、锄头,并饲育水牛作为力役之用。每年农二月间,小米与禾稻播种,巴布萨、拍瀑拉与和安雅诸族皆举行「换年」仪式,《番俗六考》::「每年二月力田之候,名『换年』,男女俱披杂摄色调苎红袄,曰『色练』;或锦绣为之。……数十人挽手而唱,歌呼蹋蹄,音颇哀怨」。农作在农历七月间收成,各族则在该时举行收获祭。
与拍瀑拉族一样,巴布萨族不食牛、犬,有饮酒的习惯。巴布萨族捕鹿歌中有:「今日欢会饮酒,明日及早捕鹿,……饷完再来会饮。」的句子;《番社采风图考》也记到:「(巴布萨族)制酒与哆罗嘓诸社同」。此外,《番俗六考》也提及巴布萨族有自制盐的方法:「取海盐泥卤曝为盐,色黑味苦,名『几鲁』」。但是质量不佳,自荷兰至明郑时期起,大多是由汉人处取得。
在衣着方面,下半身穿着裙裤,《番俗六考》:「炎天则结麻片为之,缕缕四垂,围绕下体,以为凉爽,且便於渡水」。在发型上,巴布萨族有立发的习俗,《番俗六考》:「顶发分两边,梳结两髻曰『对对』」。女子有纱头箍,称为「荅荅悠」,妇女配带珠串,名为「麻海译(Mahaig)」。
在婚俗上,巴布萨以入赘与婚娶两制兼行,但以入赘婚为主。这类的记载在史料中同样与邻近诸族相混。《番俗六考》中有:「如有两女,一女招男生子,则家业悉归之;一女即移出」;《东瀛识略》:「引男至女家婚配,……亦有娶妇入室者」。相关的记录虽然不多,但是在《重修鳯山县志》中却有一段珍贵的巴布萨族娶妇的记录:「(东螺社)……娶时再用数钱。或姐、或妹、妯娌。迎新妇入门,男女并坐杵臼上,移时而起;女戴『搭搭干』,用篾为之,嵌以蛤圈及烧石珠;插以雉尾为饰」。此外,巴布萨族有自幼定婚的习俗,《番俗六考》有:「东螺社,幼时两家倩媒说合,男家用螺钱三、五枚为定」。而在丧俗上,《番俗六考》中则有:「父母死,服皂衣,守丧三月」、「丧服披乌布於背,或绊乌带於肩,服三月满。夫死,妇守丧亦三月,即改适」的记载。
巴布萨与和安雅有鼻萧,长约二尺到三尺之间,以细竹管制,孔数为四孔,有直式与横式两种,吹奏时以双手五指按孔,以鼻孔吹奏,。据古志所形容其音高下清浊中节度,不宛转且不响亮。可能与山地原住民各族鼻箫有关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