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惠康
2012-01-19 13:15:09   来源:   点击:

    江苏无锡丁惠康

      丁惠康,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无锡城内书院弄摇车湾人。著名学者丁福保次子。自幼受父熏陶,中学毕业后立志攻读医学。民国9 年 (1920年)考入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科。在校期间因成绩优异,连获8 次奖学金,并先后担任《同济杂志》编辑及《中西医学报》、《德华医学杂志》、《申报医学大纲》主编。民国16年大学毕业。时值肺结核病流行,为解决人民求医困难,在他父亲的支持下,于次年创办上海肺病疗养院。民国23年又以30万元资金创建上海虹桥疗养院。民国24年2月赴德、奥、瑞士3国进行考察,历时1年,写成《各国实验疗肺学》和《世界各国肺结核统计》两书,被德国汉堡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民国25年初回国,曾任国民政府内政部卫生署特派赴欧调查公共卫生专员、中国防痨协会医务委员、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等职。他全力从事防痨工作,无条件地将虹桥疗养院作为上海医学院第二实习医院,并发起组织中国保健社,利用虹桥疗养院的先进设备,先后与申报社、中山医院、上海肺病疗养院联合采取 “X光集团检查”,对上海市民进行体格检查和“梅毒康瓦氏反应”检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的目的。不久,保健社被迫解散。他又将设在郊外的俱乐部改建为疗养新村,继续为慢性病患者服务。八一三事变时该新村为日军炮火所毁。他还兼任上海医学院教授和《时事医学周刊》主编。由于公开提出“医学应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口号,杂志被迫停刊。民国26年春,他捐款800元,并提供多年搜集的全部防痨资料,促成上海市政府举行的防痨展览会在沪、宁、杭等大城市巡回展出。八一三事变后,他将虹桥疗养院的全部手术器械设备深夜送至市区伤兵医院,为抗日负伤官兵施行手术。日军侵占上海后,他在法租界重新办起一所新的虹桥疗养院。同时,为了使祖国的珍贵文物免遭劫难和流失,毅然出售40幢房屋,将全部款项用以收购中国历代文物和名画。民国28年春,与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等共同举办“中国历代书画展”,并出刊《中国历代名画大观》专集,提出“展我先民遗迹,发扬民族精神”的口号。嗣后又独自举办故宫影展及吴昌硕遗作展览会,刊印《缶翁遗墨》一书。并将第一次画展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上海医师学会,用于组织救护小组奔赴抗战前线。民国29 年,他曾发起上海第一、第二届防痨运动。参加第二届防痨运动的有全市公私立医院20家,市民免费接受 X光检查的达9000余人次。凡检查发现有病灶者,可持防痨运动处方笺,到市内指定药房领取半价鱼肝油等药品。民国30年12月,汪伪政府曾限令上海所有医师领取所谓医生证书。他断然拒绝。为此新虹桥疗养院院长职务被撤。后又开办中国保健社,为3000余名大、中、小学生及1000余名教师作免费检查。发现400余人患有活动性的肺结核病灶,即为他们免费施行空气针治疗。民国32年,汪精卫妻子陈壁君到上海虹桥疗养院探望住院女儿,带来两箱储备券,拟捐赠医院。丁惠康坚决拒收。陈又派人邀请其担任伪卫生署长,也被严正拒绝。因而有“ 三拒汪伪”之美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积极支持宋庆龄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将虹桥疗养院内的香雪园作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会址。上海解放前夕,他掩护正在治病的民盟负责人罗隆基和前来探望的民盟主席张澜和孙女及秘书等住在虹桥疗养院,直到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将他们转往安全场所。
      上海解放后,丁惠康将虹桥疗养院提供给中国福利会,作为举办儿童剧团、幼儿园和夏令儿童健康营的活动场所。他被聘为中国福利会顾问。同年10月,应清华大学邀请,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大会。会后,他将所收藏的高山族文物及书籍500余种捐献给国家。嗣后又捐赠稀世之宝西周青铜大鼎1座,并再次慷慨解囊帮助国家收购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的秦汉以来历代著名石刻拓本以及宋元孤本书籍1100余册;接着又向故宫博物馆捐赠所收藏的全部出士文物(其中唐代二色釉大壶被列为国宝)。为此,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文化部分别向他颁发了奖状,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特聘其为顾问。1952年,任同德医学院教授。1956年2月率先响应私立医院改为公立医院的号召,将虹桥疗养院捐献给国家。同年8月赴京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并将虹桥疗养院的全部文献资料捐赠给中华医学会。1958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同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恢复名誉)。1966年2月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79年8月25日在沪病逝,终年75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丁敬
下一篇: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