厍姓
2012-01-19 13:17:23   来源:   点击:

    目录

    • QQ群
    • 历史
    • 来源
    • 迁涉分布
    • 堂号、郡望
      • 堂号
      • 郡望
    • 名人

    QQ群

      暂时未有QQ群,如果你已建立了厍(库)姓家族的QQ群,请点击右边编辑按钮编辑此段并贡献出你的QQ群号。

    历史

      厍(库)姓系出厍狄氏。北周时有厍狄氏,后改为厍姓。《后汉书》载有金城太守厍均。《后汉书·注》载:“羌中有厍姓,音舍。”王先谦《集解》载,厍,即“库”之俗音,但读音不作kù,而作shè,与“舍”音同。《风俗通》载:古守厍大夫,因官命氏。厍姓今已无存。厍字于隋朝初年改为库,读音与库(kù)相同,因出于鲜卑和羌族,讹书为厍,隋朝以后通库字,厍姓也就并入了库姓。

    来源

    1. 源于官位,出自古代职守仓库的大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古守厍大夫,因官命氏。”周王朝至汉朝时期,历朝历代皆有守库大夫这一官职,其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在古代,“库”、“厍”二字通假通用,因此其姓氏亦分称库氏、或厍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2.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有库傉官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0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库傉官氏在期间改为汉字单姓库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3. 源于羌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羌族厍狄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4. 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辖属的羌族中有厍狄氏部落,后改为汉字单姓厍氏。到了隋朝初年,厍氏统改为库氏,读音与库(kù)相同,因出于鲜卑族和羌族,讹书为“厍”,隋朝以后通“库”字,厍氏就并入了库氏。
    5.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库氏,源于先祖名字的汉译音,出自元朝时期的蒙古库库·特穆尔家族,史称“元之右族”。“右族”就是汉家所称的“望族”,即有声望的世家大族。
    7. “特穆尔”的蒙古语含义是“刚强、金属、金刚”的意思,有学者称其并非蒙古族的姓氏,人们常将其用来作为名字,如韩·特穆尔、李·特穆尔、鲍·特穆尔等等,因此库库·特穆尔也是一种称谓,其“库库”才是姓氏。
    8.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迁涉分布

      库(厍)姓在内地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库(厍)因官名而得姓,始祖可追溯到汉文帝时段。凭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曾在汉文帝的时分,便已经呈现了以厍为姓的人,因此厍姓的历史最少有2000年。据《风尚通》上说,厍姓的先人是古代的守厍医生,后代因官而得姓。而凭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厍姓,以官为姓氏,汉文帝时就有仓氏。由于厍氏担当厍姓这个官职历史很久,所以子孙就以官职为姓氏。望族居于括苍。这个姓氏是以浙江的天台山和山一带为核心,进而繁衍普遍全国。另一支厍姓来自多数民族。两晋南北朝时段,北方大批的鲜卑族人涌入中原,其中复姓厍门氏、厍狄氏,以及三个字的库傉官氏受汉族影响,改为单姓库(厍)氏。

    堂号、郡望

    堂号

    • 河南堂:以望立堂。
    • 松阳堂:以望立堂。
    • 括苍堂:以望立堂。
    • 辅仪堂:汉朝时期的库均为金城太守,后被封为辅仪侯,后人以先祖爵号为堂号。
    • 金城堂:汉朝时期的库均为金城太守,后被封为辅仪侯,后人以先祖官职为堂号。

    郡望

    • 松阳郡:汉属回浦县地,东汉建安四年析置松阳县,隋开皇九年有析松阳县地置括苍县,以其地有括苍山而得名,在今浙江省东南部遂昌县一带。
    • 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 括苍县: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分林海郡东部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年),分松阳县东部置括苍县,废永嘉郡置处州。开皇十二年,又改处州为括州。隋初废东阳郡置婺州,大业初复改婺州为东阳郡,括州为永嘉郡。今缙云地北部仍属东阳郡永康县,南部属永嘉郡括苍县。

    名人

    历史名人

    库钧? 库德三?

    现代名人

    未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后姓
下一篇:司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