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军机大臣
- 张之洞轶事
- 李鸿章破财
- 生活怪癖
- 珍爱人才
- 总督当当
- 张之洞怕“洞
- 张之洞轶事
叫张之洞这个名字的人有:清末军机大臣等。
目录
清末军机大臣
张之洞(1837年9月4日 —1909年10月5日 )号香涛,字孝达,别号壶公,又号香岩居士、无竟居士、抱冰老人。族系南皮“东门张”,居双庙村。张之洞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布衣族、苗族自治县所在地)其父任所。四岁入塾,八岁读毕四书五经。童时读书,非获解不辍。十二岁回南皮,应童子试,翌年入县学。咸丰二年(1852)十五岁,应顺天府乡试,中第一名举人。同治二年(1863)入都会试,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同治十二年(1873)二月,奉旨任四川乡试副考官,九月简放四川学政。昔,成都乡试,常有冒名顶替、贿赂考官,武童打闹试场等事件发生。张之洞抵任后,整顿科场积弊,四川科场面目一新。光绪五年(1879)三月,张之洞补授国子监司业。遇东乡知县孙定扬镇压平民事,.杀戮乡民数十人,激起民愤。六月,张之洞连上数折,详诉四川东乡县(今宣汉县)惨案始末,指斥东乡县知县孙定扬“横征暴敛、妄召外兵、残杀民众,民不叛反诬为叛”事。疏请诛孙定扬以恤民众。并上疏揭露钦差大臣恩承和前署理四川总督文格互相袒护,请即查办。慈禧为平息民愤,准许张之洞所奏,并派员查办东乡案件真相,判处孙定扬死罪,东乡案得以昭雪。
同年,清廷派大臣崇厚出使俄国,谈判归还伊犁问题,崇厚在沙俄胁迫和愚弄下,擅与俄国代理外交大臣格尔斯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弧条约》,清廷上下哗然。崇厚出国时,张之洞曾上奏折,请敕崇厚先赴新疆,观察地理形势,再行赴俄。及至崇厚签约返国,张之洞力陈“俄约有十不可许”。主张先将崇厚交刑部问罪,并指斥袒护崇厚之李鸿章?,拥兵畏战。张之洞之奏议深得清廷重视。两宫太后召见张之洞,特许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陈献意见,以备咨询。
光绪十年(1884)法国侵略越南。桂、滇军赴越支援,连续失败。法军并入侵中国台湾、福建沿海一带,形势迫急。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后,视察外海、内河各炮台及广州城防陆军营垒情况,筹办沿海各州水陆军事防务。数上奏章,陈述战防方略,力主优用刘永福? ,给予黑旗军以合法地位,请派在闽的吏部主事唐景崧? 回营募兵,出镇南关(今友谊关),与刘永福联合御敌。八月,清廷对法宣战,依据张之洞建议,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衔,赏戴花翎。拨给“黑旗军”饷银二万两,及军械等。刘永富与唐景崧部配合,在抗法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十一日,张之洞重奏请起用冯子材? ,并送饷银五万两。对起用冯子才,李鸿章曾以“冯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为由,加以阻挠。张之洞力排众议,并说服兵部尚书彭玉麟? ,保荐王孝祺? 出征,配合冯子材以成犄角。是年,清军在谅山失败,法军侵犯镇南关,广西提督杨玉科? 战死,所部溃败。幸冯子材率王孝祺、王德榜? 等部反攻,大败法军于镇南关,追出关外,收复谅山、长庆等地。清朝大获全胜,法侵略军败退。李鸿章受广东总税务司英人赫德蛊惑,奏请清廷停战议和,慈禧下旨赞同。张之洞以反抗外军侵略、收复谅山功,赏戴花翎。“中法之役,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结束。光绪十五年(1889)十一月,张之洞交卸两广总督职务,调任湖广总督,暂署两江。开始经营“湖北新政”。创实业、练新军、兴文教,成为洋务派后期代表。
光绪二十一年(1895)经他力争,清廷决定修建芦汉铁路。光绪二十二年(1896)张之洞派知县王廷珍查勘汉口以北至河南信阳一段,并于当年动工。光绪三十一年(1905)全线告成。芦汉铁路(验收时改称京汉铁路)的修建,与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相始终。继芦汉铁路之后,随即奏请修建江浙铁路,晚年,参与筹建粤汉、川汉铁路。
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内,即兴建了近代化钢铁厂,移任湖广后,因修建芦汉铁路需用钢轨,力争将钢铁设备运往湖北。光绪十七年(1891)元月,汉阳铁厂建厂工程正式动工。光绪十九年(1893)十一月二十八日,张之洞上《炼铁厂告成折》。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下旬,炼铁炉点火开炼,较原计划推迟两年。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厂。铁厂出铁,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上海外国报纸刊发号外,发电通告本国。西方人士甚至以此为中国觉醒标志,惊呼“黄祸”来临。继大冶出铁之后,张之洞亲在汉阳选择厂地,设立枪炮厂,建起清朝第一座大规模军火工厂,并于武昌文昌门、平湖门、望山门外,武汉近郊兴办织布、纺纱、练缫丝、织麻四局。
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清廷派练兵大臣铁良检阅军队,各省清兵秋操,以湖北新军成绩最优。为了“兴学求才”,开通风气。张之洞在湖广任内,多处成立书院,兴学堂、倡游学、办报纸,使文教事业盛极一时。光绪二十二年(1896)初,张之洞自两江再返湖广总督任,大规模创办新式学堂,派遣游学生。在湖北创办矿业、工业、自强、方言(外国语)、农务等专科新式学堂。(方言学堂即今武汉大学前身)湖北近代大、中、小学教育,形成于张之洞督鄂期间。为培养新"币资,成立湖北师范、两湖总师范、支那师范等,饬令各府皆办初等师范。鼓励学生出国学习,打破闭关自守。当时湖北留El学生有数千之多,为出国学生最多省份之一。因适应文化教育事业需要,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湖北官报》及图书馆等。
二十世纪初,中国进入“多事之秋”。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被推崇为能挽回天下大局之“朝廷柱石”。康有为?与“强学会”诸人,对其深怀厚望。张之洞捐银五千两,列名入会。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后党对“强学会,发动攻击。张之洞获悉后党反对,改变对“强学会"态度,下令禁封上海“强学会及《强学报》。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张之洞撰写《劝学篇》,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六月,以所著《劝学篇》进呈,两宫均十分赞赏,定为“钦定维新教科书”。十月间,三易版本,刊印不下200万册,“不胫而遍于海内”,并译成英、法文出版。同年九月,慈禧推翻戊戌变法后,朝臣有奏:张之洞赞助过维新派,应予惩处。慈禧以张之洞先著《劝学篇》于前,得免议。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拳运动兴起,张之洞主剿最力,宣告所属各地,对义和拳“格杀勿论”。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期间,张之洞签订“东南互保”条约。同年,镇压了维新派自立军武装起事,杀害自立军志士唐才常等。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张之洞擢体仁阁大学士;九月,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因谅山大捷功,赏戴头品花翎;论“保全”东南疆土,赏加太子少保,后晋太子太保,赐紫缰。光绪、慈禧相继弃世,张之洞以“顾命重臣”,昼夜入宫议事,在皇位继承、权力交替方面,与醇亲王共同策议,显示出“一言定邦”的重臣地位。任大学士时,张之洞抱病上疏,详陈“化除满汉畛域”,向清廷上“治安策”。溥仪称帝后,摄政王载沣一意扶植“少壮贵胄集团”,清廷统治基础大为缩小。张之洞深知:这样势必危及清朝统治根本,反复抗争,终因“孤掌难鸣,不得已而萌退志”。在弥留之际,留下遗折,再次强调“满汉一体”,为挽救清王朝作了最后努力。
宣统元年(1909)八月二十一日,张之洞在忧病交加中辞世,年七十三岁。赠太保,谥“文襄”。张之洞任封疆大吏数十年,无所积蓄,家中清贫如故。翌年,十二月乙酉日(农历十五日)归葬于南皮城西南莹地。
张之洞轶事
李鸿章破财
张之洞任两江总督时,为整顿南京市容,拟修建南京马路,但财政拮据,无可筹划。侦知李鸿章在南京某钱庄存有一笔二十万两的款项,于是打李的主意。钱庄主事人说是李的私人存款,不是公款,如要动用,非李中堂同意,不敢擅专。张之洞写信给李,指出这笔款项闲着无用,不如借用一下,将来筹款奉还。张既然揭露了李的秘密存款,李也不好再掩盖,况且又是为修建马路,只好回信,同意把钱拿出来。修路时,张为表示为南京人民谋幸福,而不是为自己,唯制台衙门附近街道故意不修。李鸿章被张之洞搞得没办法,索性把这笔款赠给南京地方。自认破财,啼笑皆非。生活怪癖
张之洞性乖僻,每日下午二时始入睡,至晚十时起床办公。吏属有事请谒皆在深夜,甚至等到天亮始获传见。有时会客谈话未已,张即闭目假寐,甚至沉鼾,置客不理。大理寺卿徐致祥参劾张:“兴居不节,号令无时”。张最嗜食鲜果,糕点、蜜饯等物,办公桌旁有小几,上置鲜果、糕饵十余盘,以备随时取食。每食蹲在椅上进餐,以果类佐酒。喜畜猫,卧室中常有猫十数只,皆亲自饲食,猫遗矢书上,辄取手帕拭净,不以为秽。且向左右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张之洞在生活上乖僻,但誉之者则曰:“夙夜在公,勤劳罔懈”。此等小节,无足深论。珍爱人才
张之洞珍爱人才,特别优礼留学生。曾遣大批学生到日本及欧美各国学习西方教育制度和科学技术。十九世纪末,日本明治维新,国势日隆,张醉心学习日本,先后派往留日学生数百人。其子孙亦多在日本读书。对出洋的学生非常优礼,出国必送行,回国必设宴接风。时,总督衙门有一挑水夫,人们说今天总督设宴接风的是留学生某某,挑水夫说:“这学生就是我的儿子啊!”总督当当
张之洞出身宦门,发迹又早,不知稼穑之艰与寒士之窘。好大喜功,爱古玩,喜字画,常举行大晏会,所费不赀。但自己生活并不豪奢,每餐有白黄酒,好零食。年终结算辄入不敷出,年关过不去,就去当当。武昌“维新”等大当铺有一行情:凡总督衙门拿皮箱来当,每只箱子当二百两银子,不看箱内东西,照箱数付银。开春后银根松动,督署再用银两赎回,当铺得一笔利息。张之洞怕“洞
张之洞一生中最忌讳进洞,他认为之洞进洞是一种不吉祥的事。因此,张之洞任清朝封疆大臣20多年没钻过一回山洞。一次在广东下去巡视,途经一山洞,如绕道走,要多走l0多公里路,且山路崎岖,一下属大着胆向他建议:“大人,绕路实在太远,就穿过这山洞吧”。张之洞听了大怒,狠狠喝斥那人,其他人不敢再言,只好爬山而过。1889年,张之洞创修的芦汉铁路建成通车。张之洞上北京所乘专车行至武胜关南口,他改坐大轿翻过武胜关的高山,到达北口再上火车北上。这个传说证明张之洞也是颇多迷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