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2012-01-19 13:20:31   来源:   点击:

    曾国藩这个名字的人有: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等。

    目录

    •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
      • 曾国藩生平
      • 曾国藩与文学
      • 曾国藩与军事
      • 评价曾国藩

    曾国藩

    伯涵
    封爵一等毅勇侯
    涤生
    别名曾剃头,曾伯函
    性别
    国籍中国
    出生1811年11月26日
    忌日1872年3月12日
    出生地香港
    谥号文正
    父亲曾麟书?
    儿子曾纪泽? 曾纪鸿?
    女儿曾纪芬
    身高180cm
    体重90kg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谱名传豫,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同治时封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中国清朝时期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父亲曾麟书? 是塾师,参加乡试到第三次、近50岁才考取秀才,常被历史学家拿来与洪秀全? 的四次不第对比,有“一对宝”之笑柄,自忖功名仅能及此,从此在家乡一心一意栽培长子曾国藩科考。
      国藩自科举出身,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殿试“同进士出身”,成为林则徐? 政敌、主张“鸦片上税免禁”的军机大臣穆彰阿? 得意门生,入翰林任庶吉士,之后曾叙任各部侍郎。
      1853年因丧母而丁忧在籍,正值朝廷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经郭嵩焘? 力劝,接替已被朝廷属意派任镇压太平军的林则徐? ;曾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作为一支地方官僚的私人武装,湘军为清帝国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用刑苛酷,称“乱世当用重典”,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
      1858年5月,湘军攻占九江,气势颇盛;1860年,湘军围安庆;1864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7月,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此起曾与平定太平天国战功居次之湖广总督官文双方形成集团政争白热化。8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同治七年(1868年)任直隶总督。1870年清朝命处理“天津教案”,此时他十分惊恐,甚至出发前立下遗嘱,他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因此主张对外让步。曾国藩发布《谕天津士民》的告示,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诫其勿再起事端,随后释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绅民的不满。处理“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全国舆论大哗,“自京师及各省皆斥为谬论,坚不肯信”,以致后来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外咎清议”。他自己也承认:“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物论沸腾,至使人不忍闻”。曾国藩变成“谤讥纷纷,举国欲杀”的汉奸、卖国贼,“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矣”。
      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 被平民张汶祥刺杀于总督府后,朝廷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在南京两江总督府病逝。朝廷赠太傅,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 等。
      曾国藩比较善于运用人才,晚清一些名臣如左宗棠? 、李鸿章? 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他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 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 ) 拼命著书”。

    曾国藩与文学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 、姚鼐? 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
      国藩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 、林纾? ,以至谭嗣同? 、梁启超? 等均受他文风影响。著作有《曾文正公全集》遗世。

    曾国藩与军事

      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军自湖南北出,攻克汉阳。1853年曾国藩建立地方团练,称为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为主,薪俸为一般绿营的三倍左右,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1854年,总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会集湘潭,誓师出征。初战在岳州、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战败,曾国藩几跳水自尽,在上书时,只能以“屡败屡战”自嘲。
      后重整军备,复占岳州、武昌,太平军势力退出两湖。1858年5月,攻占九江,气势很盛;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南京)。
      太平军抵抗湘军,让湘军吃足苦头,南京城破时,曾国藩说:“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芳? 守冯官屯、林启荣? 守九江、叶芸来? 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
      曾国藩入南京后,湘军大肆焚掠,“……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军一面,则溃败后之虏掠,或战胜后之焚杀,尤耳不忍闻,目不忍睹,其惨毒实较‘贼’又有过之无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李圭:《思痛记》)
      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巧言上书“伪宫贼馆,一炬成灰,并无所谓赋库者,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见之事”。
      曾国藩就地处死太平军降将李秀成? ,原因可能是李秀成想效法姜维? 诈降。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被捻军击毙,清朝廷令曾国藩剿捻。曾国藩采取“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寇,专事近剿,不事尾追”的方针,在河南周家口、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安徽临淮关分置四镇,驻淮军和湘军八万,将捻包围在苏、豫、皖边区。又在淮北捻军的根据地修筑墟寨,清查户口,实行保甲连坐法。但捻军突破湘军、淮军的包围,进入湖北。又突破开封、朱仙镇间的贾鲁河防线,东走山东。曾国藩被撤钦差大臣,李鸿章继任。
      曾国藩自剿捻以来,屡受清廷的指责,成为晚年的一大心病,事实上,这时湘军大部份裁撤,曾国藩只能用李鸿章的淮军,不如湘军容易差遣。各部协调不力,被张宗禹?率捻军在贾鲁河一带突破,进入山东。

    评价曾国藩

      曾国藩死后的评价,随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化对照。有人认为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即有人责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曾屠户”。也有人认为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势力,对于保卫满清政府具有重大贡献。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力,曾被辛亥革命后的部分革命党人斥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对曾国藩等封建时期的人物大加斥责。但自文化大革命后学术界政治气氛下降后,对曾国藩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之声。天津教案发生之时,曾国藩已患重病,李扬帆认为“曾国藩实际上死于处理天津教案导致的精神打击。在如履薄冰的对外关系处理中,他的忠、信、笃、敬四字秘诀,未能挽救自己的名声乃至生命。”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用“忠君报国,文武兼备,兴学清廉”作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贴切的。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 和蒋介石? 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曾说“独服曾文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晁姓
下一篇:朱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