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知识 > 历代乐器之装饰艺术

历代乐器之装饰艺术
2012-01-30 18:29:55   来源:   点击:

      乐器的装饰艺术,其表现手法与建筑或家具、陶瓷、金属等等工艺相同,藉由局部点缀处理、大块而装饰以及鲜明的时代色彩的方式,达到了〞以形传声〞、〞声形兼备〞的艺术效果,李加宁认为:

      1.局部的点缀处理

      在乐器的主视点、轮廓线与零部件上以象征或比拟的手法,加以局部的装饰,形成实用与观赏的结合效果,李加宁举出了七种方式:a.头饰,在拉弦、弹拨乐器上,便用龙头,凤头、马头、如意头、蝙蝠头、梅花头、月弯头不但做为固定或定弦的功能,在造型上也兼具象征及视觉平衡、均称的效果,雁柱转调箜篌,琴首雕饰凤头,琴柱呈凤凰静立形,整个乐器的造型就仿如凤鸟啼鸣,达到了以形传声,声形兼备的造型作用。b.镶嵌,在胡琴、柳琴、院的琴筒或面板上的音窗,以骨、木、至、牙等材料镶嵌镂空图案,不仅作为增大音量及美化音色的作用,更由于图案与材料,产生了造型上的审美效果。在更细微处,还有如弦轴上的骨木镶嵌,古筝筝头上嵌玉,笛箫的嵌体环,或是弹拨乐器面板上的藻木镶嵌,也都具有美学上,或兼具声学、力学上的作用。c.贴花,在筝或杨琴等的边框点缀龙凤或花卉的贴片,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d.起线,在零部件上凿刻线条,使造型富有变化,如胡琴弦轴的螺旋纹或琴筒上的曲线,造成形态上的流畅感。e.扎线,如竹笛上用线扎成束状并涂黑漆,使整支笛子富有韵律感。f.饰带,笛箫上的流苏,筝码的流苏,或是钹的系带,增加乐器的美观。g.题字,古琴上或笛箫上、筝上的刻字,增添了乐器的器物审美效果。

      2.大块面装饰特性

      古代乐器甚多运用了大面积的线刻、浮雕、彩绘及镶嵌等装饰手法。商周时期,包括了妇好墓中的鸱鸮形纹饰石磬、武官村晚商夔龙纹饰石磬的线刻装饰,以及双鸟饕餮纹铜鼓、四虎兽面纹鏄等金属打击乐器的浮雕装饰,其线条雄劲有力,呈现了古朴粗犷的形象美。而曾侯乙墓出土的琴、笛、篪、梆箫、笙等乐器,则是通体彩绘运用了方格纹、龙纹、三角纹、蟠蛇纹等,呈现出均衡对称之美。到了唐代,则出现螺钿镂嵌的人物,花鸟及几何图案,如唐曲项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及阮咸等等,形象生动,做工精细。明朝传世火不思及壁虎龙纹琵琶则运用了大块浅浮雕,层次清晰。清代的乐器,出现了大面积的彩绘,琵琶、双清、笛箫、笙、鼓上的龙凤图,细腻华丽。

      3.鲜明的时代色彩

      春秋战国至汉代,乐器色彩多以黑褐色为底,深红色为衬色,以朱色及黄色作画,在曾侯乙墓中的弹拨与吹管乐器是明显的例子,这种色彩搭配鲜明,与用红漆,黑漆装饰并指绘花纹的梁柱、头拱等建筑物及家具配合,呈现富丽堂皇的景象。盛唐文化,建筑色彩为青、绿色,家具则是黑褐色,宫廷的乐器采用螺钿镶嵌,木画和漆绘装饰与相同装饰的家具相互辉映。明清时期,宫廷建筑之墙门及柱乃以朱红为底,采用贴金或黄色绘画,乐器也同样出现了红色为底,黄色作画的风格,而在民间为粉墙紫褐梁柱,乐器则偏黑褐。同为龙凤图案,宫廷用黄色,民间则为红色或彩色以作区别。不分朝代,历来的鼓则多作红色,以中国传统观念,红为火,热闹激昂,亦是以形(色)传声,声形(色)兼备之意。

相关热词搜索:历代 乐器 装饰 艺术

上一篇:国乐风格与观念
下一篇:原始宗教的史前时代乐器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