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休闲 > 电影知识 > 《刘必稼》

《刘必稼》
2011-12-03 14:33:19   来源:   点击:

    (1967年12月15-16日,台湾台北市耕莘文教院~)台湾第一部依真实电影理念制作之纪录片。陈耀圻就读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电影系硕士班的毕业论文片。影片融合人物访问(只有录音)与生活观察的纪录片制作方式,使此片成为台湾第一部具有不干预、不重演的现代纪录片精神的真实电影。

    陈耀圻拍摄《刘必稼》,是师法罗伯?佛莱尔蒂(Robert J. Flaherty)拍摄《北方的南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的精神,试图在台湾找到一位类似南努克那种单纯、善良的典型中国庄稼汉来拍摄。他在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简称退辅会)的安排下,开始在全台湾寻找参与工程的荣民题材,最後选中花莲木瓜溪农田开发队中的刘必稼。

    由於当时台湾尚无同步录音摄影机,陈耀圻在拍摄《刘必稼》时,摄影机虽能轻易跟随刘必稼,拍摄他做工与生活的景象,但观众在声部听到的则是与影像非同步录制的声音,是刘必稼接受陈耀圻访问谈他流亡到台湾的始末、生活作息与工作的心得,以及对大陆家人的怀念。伴随着刘必稼以浓浓的乡音娓娓道来这些自述的,是一些刘与他的荣民弟兄们在木瓜溪清理河床上的石头、休息时望着远方乌云中的闪电与雷鸣、放假时搭火车去花莲市存钱与吃家乡菜、以及回到宿舍再度准备上工的生活纪实影像。影片让我们看到一位普通中国庄稼汉因战乱而被迫离乡背井流落台湾东部异乡平易动人的故事。

    《刘必稼》於1967年12月15、16日的晚上,随同陈耀圻在UCLA制作的动画《后羿》、《年去年来》及在台湾制作的另一部纪录片《上山》一同在台北市耕莘文教院举办的「陈耀圻电影作品发表会」中首次公开放映。此放映会由「文学季刊社」举办,共放映了4场,并得到台北美国新闻处与天主教耕莘文教院傅良圃神父(Fr. Frederic J. Foley)的协助。许多台北艺术圈的年轻人皆参与该场盛会。陈耀圻所提倡的「真实电影」的概念,对当时《剧场》季刊的编辑(如庄灵)等电影创作者产生了观念性的影响。

    《刘必稼》完成後,刘必稼本人从未看过这部影片,而陈耀圻也从未再和刘必稼联络过。其实《刘必稼》只有英文版,刘必稼的中文自述也被翻译成英文独白,即使刘必稼本人看过影片,恐怕也只能一知半解。1986年胡台丽在花莲进行荣民研究时,意外地发现刘必稼的踪迹。2004年胡台丽再以刘必稼及他的家人、邻居为对象,拍摄纪录片《石头梦》,并使用《刘必稼》影片的片段,可说是一部相隔近40年的续集纪录片。

    中文关键字: 真实电影 , 纪录片 , 陈耀圻 , 胡台丽

    英文关键字Liu Pi-Chia , Cinéma Vérité , Documentary , Chen Yao-Chi , Richard Chen

    参考资料

    1. *许硕舜(访问)。1993。〈陈耀圻─走到生活里找主题〉。《电影欣赏》,65:16-19。
    2. *姚立群(整理)。1991。〈纪录的从前,未来的剧情─陈耀圻〉。《电影欣赏》,51。
    3. *陈耀圻。1965。〈记录方式与真实性〉。《剧场季刊》,3:189-196。
    4. *但汉章、李道明(访问)。1974。〈陈耀圻访问录〉。《影响》,9:15-19。
    5. *但汉章。1974。〈陈耀圻其人其片〉。《影响》,9:20。

    延伸阅读

    1. *许硕舜(访问)。1993。〈陈耀圻─走到生活里找主题〉。《电影欣赏》,65:16-19。
    2. *姚立群(整理)。1991。〈纪录的从前,未来的剧情─陈耀圻〉。《电影欣赏》,51。
    3. *陈耀圻。1965。〈记录方式与真实性〉。《剧场季刊》,3:189-196。
    4. *但汉章、李道明(访问)。1974。〈陈耀圻访问录〉。《影响》,9:15-19。
    5. *但汉章。1974。〈陈耀圻其人其片〉。《影响》,9:20。
    6. 胡台丽。1986。〈刘必稼显影〉。《中国时报》,8版,「人间副刊」, 3月6日。
    7. 庄琬华(整理)。2005。〈从拓荒者刘必稼到石头梦〉。《联合报》,E9版,「联合副刊」,2月25日。
    8. 洪美娟。1998。〈留住老兵的共同记忆-刘必稼〉。《天下杂志》,200。
    9. 姚一苇。1967。〈看《刘必稼》有感〉。《戏剧与人生:姚一苇评论集》。台北:书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什锦水果香蕉船》
下一篇:《噤声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