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昭青。1996。〈交大百年寿辰.热力四射:两岸五校同步庆生.七日晚飙舞暖场〉。《中国时报》,4月6日。
- 许司任。1995。〈台北飙舞风吹到彰化周六晚上旭光路「舞出咱的一片天」〉。《中国时报》,11月3日。
- 陈文献。1996。〈青春不留白「舞」夜狂飙:员林青商会主办的庆祝青年节街头〉。《中国时报》,3月30日。
- 尚孝芬。1992。〈五灯线上,「盖世太保」不是「盖」的〉。《民生报》,12版,5月24日。
- 卢玉珍。2006。〈街头「飙」舞中的现代性意涵:与永恒告别〉。《美育》,151:20-27。(电子全文:http://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1256_151_2027.pdf)
- 江冠明。〈八家将创造新港舞步〉。《新台湾新闻周刊》,344。2009年7月10日读取。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0116。
- 吴翠珍。〈媒体教育与流行文化〉。富邦社会公益网。2009年12月8日读取。http://www.fubon.org/Uploads/{4401FB5F-2D2F-48A2-885F-E4B52190348F}_%E5%AA%92%E9%AB%94see%20see%E7%9C%8BNO.14.doc。
- 林益民、庄育麟。2003。《青少年文化素描:街舞与同人志》。「基进实践文化系列」。台北:巨流图书。
- Andy Bennett着,孙忆南译。2004。《流行音乐的文化》。「文化汤」1。台北:书林出版。
- 何柏第(Hebdige Dick)着,国立编译馆主译,蔡宜刚译。2005。《次文化:风格的意义》。台北:国立编译馆。
- Gilroy, Paul. 2003. “The Black Atlantic as a Counterculture of Modernity.”In Theorizing Diaspora: A Reader. Ed. Jana Evans Braziel and Anita Mannur. Oxford: Blackwell.
- 尼尔逊?乔治(Nelson George)着,何颍怡译。2002。《嘻哈美国》。「音乐河」3。台北:商周出版。
嘻哈街舞在台湾之所以挂上「飙舞」的标签,起因於台北市政府在1995年7月的大学入学考试後,在新生南路封街举办「让我们飙舞去:青少年仲夏夜舞会」活动;1995年10月25日光复节,又在总统府前广场也以「空间解严」为诉求,举办「我们在这里」飙舞晚会。自此飙舞风潮向全台窜烧,不但其他县市政府跟进办理,各级学校、政党与民间社团也争相举行,并与反毒品、反自杀、拒菸等活动扣连,成了年轻世代一种正当而热门的休闲活动,甚而成为政令宣导、防堵犯罪、治疗忧郁、维护公益的良方。
「飙舞」原是指街头举办的大型舞会活动,其原始构想来自前台北市政府交通局长贺陈旦与前都市发展局科长林钦荣,两人也是1985年规画「西门徒步区」的旗手。早期(1985年之前)台湾青少年热中於上狄斯可舞厅去秀一种统合现代舞、街舞、捷舞的「热舞」,舞步主要模仿自香港艺人团体草蜢、歌手杜德伟等人,等到「霹雳舞」在台北西门闹区登场时,这类流行舞蹈在青少年族群中早已势不可挡。而飙舞与街舞的合流,其意涵也逐渐转向尬舞、对战,取其互相较劲交流之意
1991年,「盖世太保」在台湾电视公司的「五灯奖」节目中,勇夺「流行热舞单元」的五度五关,继而L.A. Boyz在电视上成功地组合美式街舞和华语Hip-Hop曲风,造成青少年的模仿风潮。随即The Party、The Jungle、The Babies等专业舞蹈团队,也陆续浮上台面。一些原就以年轻人为诉求的厂商,如可口可乐、宝矿力、Nike等,於是借力使力,开始举办大型的户外擂台赛,协同传播媒体、电影、青少年服饰等异业联盟,台湾的街舞文化乃逐渐成形,飙舞风潮更因「2005 BOTY」等国际赛会进入台湾,而体制化为一种专业舞蹈。
中文关键字: 飙舞 , 尬舞 , 美国
英文关键字Biao Wu , Breaking , USA. , Hip-Hop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