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3 14:57:00   来源:   点击:

    获奖纪录

    1996年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舞蹈组第一名首奖

    编舞:林郁晶

    音乐:Einstein on The Beach

    服装设计:陈绍麒

    首演舞者:康纯怡(独舞)

    石志婷、刘纯瑛、严丹凤、何翠玲、黄奏暐、林雅湄、许秀如

    舞 意

    ……起伏不定,回旋不止,……有些人早有体认,有些事早已定案,但是……

    演出纪录

    《回》首演於1996年,国立台北国父纪念馆,华冈舞团年度公演。之後参加教育部文艺创作奖舞蹈比赛。1998年5月5日,获中华民国舞蹈学会「五舞祭」之邀,於国立台北国父纪念馆再度演出。2006年5月16日,中国文化大学华风堂,「华冈艺展」重现此舞。

    创作动机与过程

    《回》是编舞者源於对某些事物的体会之後,内心有感而发,藉由肢体语汇,点滴渲染出抽象的心灵风景。整首舞作以理性的态度分析编舞者感性的内在体会。在镜框式舞台空间,像水波涟漪般渐层扩张出冷色调的孤独与疏离感。《回》不仅为编舞者夺得敎育部大奖,也记录下一段灰色的生命印记。

    舞蹈架构与分析

    在Philp Glass的极限音乐(Minimal Music)声中,主要女舞者向上旋跳,落地,以手象徵种子向上萌芽。这种向「上」旋跳,向「下」落地,再向「上」萌芽的高低起伏,已经依循着「回」的舞蹈主题。除了以此扩张出周而复始的意境之外,编舞者企图在舞蹈表象之外,阐述生命轮替的无常。随着其他群舞者的接续出场,主要女舞者进入一种自闭忘我境界,完全无视於其他影像、事物、人群……进出她的生命。在此舞作中,这些群舞者并不是「人」,而是红尘世俗的各种事物、情绪……相貌。

    同中求异、求变

    当Philp Glass的音乐再变时,舞者从右上舞台鱼贯的往左下舞台出场,形成对角斜排队形。动作主题延续「自我」与「非我」的关系消长,层层叠叠堆砌发展的意象符号,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变,因此在视觉上累积出重复但简洁俐落的效果。

    「机率」入舞

    值得一提的事,编舞者在《回》的中间舞段,尝试以一组「手部动作组合」,以机率(chance)形式编排处理。如此编舞方法除了呼应前一舞段的「同」「异」之外,更将转变之後的组合动作融入音乐调性之中,并且勾勒出舞作独特的私密情愫。

    《回》的舞蹈意境一直垄罩在灰暗色调,而且随着群舞动线的位移、空间层次的转变、方向方位的运用,营造了一个摇摆不明「不清」亦「不轻」的抽象氛围。舞作最後在Philp Glass的喃喃乐声中,主要女舞者混沌不清的情绪和问题并没有找到宣泄和解决的管道,反而累积的更沉重。因此,舞蹈最後一段又回到舞作一刚开始的情形。只是,舞作开始时只有一位主要女舞者在疑惑困顿,但是在最後一段,却演变成三位舞者在轮「回」在舞台上。

    反应时代的产物

    在现今社会新闻经常出现自杀事件的频率之下,《回》的灰色思想似乎正反应此一现象。但是编舞者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如新闻事件一般以自杀逃避,反而在舞蹈中找到舒压之道。《回》就是最好的时代产物,纪录了一段青涩的成长岁月。

    参考资料

    1. 林郁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郑淑姬
下一篇:郑维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