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休闲 > 电影知识 > 常设映画馆

常设映画馆
2011-12-03 15:09:58   来源:   点击:

    (1899年,台湾台北~1945年)日治时期台湾专门放映电影的场所。台湾最早公开放映电影的纪录始於1899年(明治32年),来自中国广东的张伯居以「福士公司」的名义,分别於8月在台北大稻埕芦竹脚街6号与7号屋内,以及9月於艋舺旧街放映「西洋演戏大幻灯」。

    1900年,日本木材商人大岛猪市和日本「法国自动幻画协会」的技师松浦章三,将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的电影放映机和拍摄的影片引进台湾,以学术推广的名义公开演出。6月16日先在台北官民交谊用的「淡水馆」(今妇联总会至德堂)9号房间举行不公开的放映会,6月21日起开始在西门町的「十字馆」戏院公开放映一周。

    1907年,定期来台巡回放映电影的高松丰次郎和台北「荣座」戏院老板合资,将「浪花座」改建成演剧与电影两用、可容纳200名观众的「朝日座」戏院。1908年起,被称为台湾电影启蒙者的高松丰次郎开始长期定居台北,并在台北、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打狗(今高雄市)、阿猴(今屏东市)等地陆续兴建全新的戏院,建立起全台的电影放映网。但这些戏院都是演剧与电影两用。

    1911年高松丰次郎在台北西门町「芳之亭」戏院的隔壁新建了一间纯放映电影的常设映画馆,仍然称之为「芳之亭」,这就是新「芳之亭」。原来的旧「芳之亭」戏院也被改成常设映画馆,改名为「新高馆」。於是台北突然在1911年有了两家互相竞争的电影院。起初「新高馆」比较吃香,可是到了1915年,两家常设映画馆已是分庭抗礼,势均力敌了。而这两家常设映画馆的相互竞争,也联带波及到其他演剧的戏院,使得戏剧表演在台北陷入发展的困境。

    至1915年(大正4年)为止,台湾专门放映电影的常设映画馆,有台北的「芳之亭」、「新高馆」与新起街市场内的常设馆、台南的「戎座」与「高松活动写真会常设馆」。1913年至1920年间,「芳之亭」主要放映的是当时日本仅有的两家电影制片厂中「日活」的影片,「新高馆」的影片则来自「天活」,台南的「戎座」则是由「新高馆」跑片。

    日治时期的常设映画馆外设有看板,画着日式的洋人图像。观众进入戏院需先脱鞋,并有专人看管。电影院中有4、5位茶房负责招待,辩士(现场解说员)则在台上奋力地解说剧情,同时可以听到十分明显的放映机械声。天花板四周挂满锦旗和戏台布幕,黑色的布幕以金丝绣上戏院的专属花纹。

    1920年代戏院建筑逐渐由木造改为钢筋水泥构造,功能大多为演剧与电影放映两用。1930年代,台湾电影产业日渐兴盛,主要城市都设有现代化的常设映画馆。1941年日治末期,全台湾常设映画馆计有49家,包括台北16家、基隆5家、台中4家、台南4家、高雄4家、嘉义3家、新竹3家、彰化2家、屏东2家。当时各常设映画馆都与日本的电影制作公司签有发行契约,部分日本电影公司甚至直接进入台湾市场经营戏院,例如台北「国际馆」为东映公司的直营戏院,「芳之馆」为新兴公司的直营戏院。

    中文关键字: 电影院 , 戏院 , 映画 , 常设馆 , 高松丰次郎

    英文关键字Cinemas , theaters , Movies , specialized theater , Takamatsu Toyojiro

    参考资料

    1. 叶龙彦。2001。《台湾戏院发展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馆。
    2. 李道明。1995。〈台湾电影史第一章:1900-1915〉。《电影欣赏》,13(1),28-44。
    3. 三泽真美惠。2001。《殖民地下的「银幕」-台湾总督府电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台北:前卫。
    4. 叶龙彦。1998。《日治时期台湾电影史》。台北:玉山社。

    延伸阅读

    1. 叶龙彦。2001。《台湾戏院发展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馆。
    2. 李道明。1995。〈台湾电影史第一章:1900-1915〉。《电影欣赏》,13(1),28-44。
    3. 三泽真美惠。2001。《殖民地下的「银幕」-台湾总督府电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台北:前卫。
    4. 叶龙彦。2004。《台湾老戏院》。台北:远足文化。
    5. 叶龙彦。1997。《台北西门町电影史》。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爱国政宣电影
下一篇:手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