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复之後,第一部台语片《六才子西厢记》上映不到三天,票房凄惨,匆匆下档,但却也因此牵动日後台语片的发展,导演何基明後来与麦寮歌仔戏班合作,完成作品《薛平贵与王宝钏》,受大广大回响。当时的歌仔戏电影广受欢迎,投机者也看中这块市场,一味的滥拍与制造台语片。
一般说来,台语有两波高峰期,分别是1957-1959年,以及1962-1968年,其产量远远高於国语片。而在1969年时,国语片首次超越台语,由於彩色胶片已经引进,但大多台语电影仍以黑白为主要表现方式,因此可以说是「台语黑白、国语彩色」,新颖的电影吸引走了不少观众目光,加上国民政府鼓励国语影片的政策使然,使得台语片之後一路下滑,在1976年正式停产。最後一部符合台语片定义的,是1981年,由杨丽花主演的歌仔戏电影《陈三五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