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全食的过程包括五个时期:
- 初亏:月影刚开始侵蚀日面,即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此时为日偏食。
- 食既:月影刚刚遮住整个日面,日全食开始,此时有一两秒钟的时间可以在日面边缘看到一串亮点,这被称为贝利珠,它们是由于月亮边缘凹凸不平的山峰对阳光的散射而形成的。
- 食甚:月影圆心与日面圆心距离最近,此时日光被遮的最严实。
- 生光:月影刚划出日面,此时日全食结束,又开始呈现日偏食,贝利珠在此时会再次出现。
- 复圆:月影完全划出日面,到此为止,日食过程完全结束。每次全食时间最长7分多钟,一般为2-3分钟。
- 日偏食:中国史书上称“日有食之,不尽如勾”,造成日偏食的原因是因为观测者落在月球的半影区中,观测者会看见一部分的太阳被月球的阴影遮盖,但另一部分仍继续发光。通常日偏食是伴随着其他食相发生,如日全食。但某些日食只可能是日偏食,因为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太远,只有半影碰到地球表面。
- 日环食:当月球处于远地点时,月球的本影锥不能到达地球;到达地球的是由本影锥延长出的伪本影锥。此时月球的视直径略小于太阳。因此,这时太阳边缘的光球仍可见,形成一环绕在月球阴影周围的亮环。
- 全环食:全环食只发生在地球表面与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或月球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和月本影的长度很接近的情形下。由于地球为球体之关系,而本影影锥接触地球时为日全食,在食带两端由于影锥未能接触地球,致只能有伪本影到达地球之下,所看到的是日环食。
-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
- 日全食时,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球圆面,在漆黑的天空背景上,相继显现出红色的色球和银白色的日冕,科学工作者可以在这一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条件下,观测色球和日冕,并拍摄色球、日冕的照片和光谱图,从而研究有关太阳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
- 在日全食时,由于月亮逐渐遮掩日面上的各种辐射源,从而引起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发生变化,因此日全食时进行各种有关的地球物理效应的观测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已成为日全食观察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 观测和研究日全食,还有助于研究有关天文、物理方面的许多课题,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可以寻找近日星和水星轨道以内的行星;可以测定星光从太阳附近通过时的弯曲,从而检验广义相对论,可以研究引力的性质等等。
- 墨水观测法:可以取一盆清水,加入墨汁,通过水面的反光看太阳。
- 针孔投影法:利用两块板子,在其中一块板子上挖一个小洞,让阳光穿过这个小洞投影到另一块板子上。
- 望远镜投影法:手可不要乱晃,否则太阳的影子会来回跑。并且千万不要拿着望远镜直接看太阳,如果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一定要用滤光镜。
- 日食分三类: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全食和环食又叫中心食。它们的不同,取决于月球影子的哪部分笼罩地面。
- 一年中日最少有两次,而且这两次都是日食。
- 一年中日、月食最多可以有七次: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 千万不要用肉眼或任何光学设备(如望远镜等)直视太阳。
- 不能用相机直接拍摄(必须加有专用滤光镜),以防损伤烧坏相机。
- 日全食:
日全食
日食,又作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候,月球遮挡了地球上人们看太阳的视线,使得人看到的太阳不完整,就称之为日食,遮挡的位置在旁边的叫日偏食,遮挡位置在中间而露出外围一圈的叫日环食,全部遮挡的叫日全食。
2010的日全食
2010年7月11日将发生日全食,可观测日全食的地区:复活岛、智利、阿根廷。
补充
并不是所有的日食现象都能称作日全食,其中全环食最容易被误认作日全食
日全食的意义价值
日全食观测方法
注意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