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yne, Richard P. 2000. Chemistry of atmospher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hemistry of the atmospheres of earth, the planets, and their satellit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Brasseur, Guy, John J. Orlando, and Geoffrey S. Tyndall, eds. 1999.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global chan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Seinfeld, John H., Spyros N Pandis, and NetLibrary Inc., eds. 1998.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from air pollution to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MIT Press. New York: Wiley.
- Finlayson-Pitts, Barbara J., and James N. Pitts. 2000. Chemistry of the upper and lower atmosphere: theory, experiments, and applications.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http://www.epa.gov.tw。
- Air Now: Quality of Air Means Quality of Life. http://www.airnow.gov。
- NRL/Monterey Aerosol Page. http://www.nrlmry.navy.mil/aerosol。
-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ttp://www.epa.gov。
- Total Ozone Mapping Spe
全球主要的生质燃烧区域为东南亚、印度半岛、西伯利亚、赤道的印尼区域、马来西亚、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大陆。生质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气体,以及悬浮微粒如黑油烟(soot)等的空气污染物。透过卫星的观测,这些生质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及其影响范围已能清楚监测,例如美国的OMI和MODIS卫星仪器皆提供每日全球的气溶胶分布监测图及监测资料。
生质燃烧所释放气体中的臭氧前趋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气体等,都有助於光化臭氧的生成。因此对全球生质燃烧活动的监测,以及生质燃烧後所产生大量烟雾的全球扩散过程,是掌握生质燃烧可能对近代面空气污染,以及对流层里臭氧浓度变化的一项重要机制。
以北半球而言,对流层里可透过北半球陆地区域人口密集的地区所产生的光化臭氧,而输出至北半球的偏远地区,如海洋上空的大气。对南半球而言,生质燃烧是南半球对流层生成光化臭氧常重要的来源,透过来自南半球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上的生质燃烧,当这些燃烧所产生烟雾和臭氧前趋物被风传送至南大西洋後,便在当地透过光化过程而造成南大西洋上空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的现象,这是一个生质燃烧影响大气臭氧浓度非常有名的例子。
1980年代的卫星观测显示,每年在9月过後,南大西洋的臭氧浓度皆有高值出现。由於南半球人烟稀少且少有类似北半球的旺盛工业化活动排放臭氧前趋物,当时的科学家无法理解在遥远的海洋上空,大气臭氧如何能维持如此高浓度。因此美国在1990年代,进行一系列的飞机观测实验,如TRACE-A,以实地搜集南大西洋的大气化学资料。从这些实验资料,配合电脑模式的模拟研究,现在了解南大西洋的臭氧增加现象与每年那个时期在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生质燃烧的现象密切相关。
这些大范围的森林燃烧行为,亦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1997-1998年圣婴事件发生时。由於持续的高温,加上乾燥无雨和人为的点火燃烧,使得1998年春天时的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估计有7,000万人直接受到该次印尼生质燃烧的影响。
东南亚的生质燃烧季节主要是发生在每年的3月至4月,为了掌握这些生质燃烧烟雾的长程传送有可能对台湾空气污染的影响,行政院环保署和国立中央大学已合作在台湾中部的鹿林山设置仪器长期进行地面监测,以了解这些长程传送污染物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形。
中文关键字: 臭氧前趋物 , 长程传送 , 卫星监测 , 地面观测
英文关键字ozone precursors , longrange transport , satellite monitoring , surface monitoring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