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中星际物质的分布及银河中恒星形成的关系,是天文物理关键的前沿课题。西藏发射线巡天计画主要目的在於获得北天银河盘面上下5度范围内星际物质的定标观测。类似的观测多半仅有单一波段,而且多半在南天进行,因为银河中心在南天的观测角度良好,但这却给北天一个观测反银心及「另一半」银河的良好机会。
西藏西北的阿里地区地广人稀,同时海拔极高,降雨稀少,天文观测条件良好。在海拔5,092公尺的阿里地区物玛观测站建立一座包含4个可见光波段的广视野观测系统,在星际物质主要的4条发射谱线波段进行同步观测。对光学和近红外波段而言,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晴夜率高、湿度低、没有污染,也没有光害,具有世界级的优良观测条件,然而交通与通讯的不便却成为建设大型天文设施的主要障碍。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台湾大学天文物理研究所获得中华电信支持,自2006年起建设台北和青藏高原之间的卫星通讯能力,希望通过中华电信的主要通讯卫星「中新一号」,达成远距遥控青藏高原观测设施的目的。中华电信提供了两座卫星通讯天线及相关硬体设备,分别置於北京及青藏高原,另含初期的卫星链路费用以支援本计画。北京地区因为笼罩在「中新一号」卫星主要发射范围之内,因此使用直径3.7米天线即可;西藏阿里地区因为地处偏远,位在「中新一号」信号强度的边缘地区,因此使用的天线直径为4.5米。2007年8月,北京天线顺利落成,并完成台北和北京之间的卫星通讯测试。2008年11月,青藏高原物玛观测站的天线亦架设完成,并顺利达成与台北和北京的视讯连线。因此未来通过位於北京和西藏的两座卫星天线,与台北阳明山卫星中心的视讯连线,台北和北京都可以即时远距遥控位於青藏高原上的天文台,进行尖端的科研观测,不再受到交通和地形的限制。
置放於青藏高原的观测系统包含两组13公分口径、短焦比的广角望远镜,装置四组窄波段干涉滤镜,结合高精度天文摄影机,观测视野可达数平方度,可进行广视野巡天观测,这个观测架构源自於成功运作的鹿林发射线巡天观测计画(Lulin Emission Line Imaging Survey)。
此外,计画也将针对邻近大型行星状星云进行深度曝光,找寻这些天体周边低亮度物质的延展,以和现今主流的晚期恒星演化理论「交互作用—恒星风」进行比较。本计画也将对电波波段的超新星遗骸进行深度曝光,寻找它们的可见光对应体,以深入研究恒星演化末期成为星际物质的过程。
中文关键字: 卫星通讯 , 星际物质 , 远距遥控
英文关键字satellite communication , instellar matter , remote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