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rata, Y. etc. 2005. “GRB follow-up observations in the East-Asia region.” Il Nuovo Cimento C, 28(4): 775.
- 东亚伽玛射线联测网。2009年8月13日读取。http://cosmic.riken.go.jp/grb/eafon/Site/Welcome_EAFON.html。
- 木曾天文台。2009年8月13日读取。http://www.ioa.s.u-tokyo.ac.jp/kisohp/top_e.html。
- 鹿林天文台。http://www.lulin.ncu.edu.tw/。
- 兴隆观测站。2009年8月13日读取。http://www.bao.ac.cn/bao/station/xl/index-e.htm
伽玛射线爆光学余晖观测是了解伽玛射线爆的来源及生成环境的主要方法。由光学余晖的位置可确认与其宿主星系,进行相关研究。若光学余晖很亮,则可使用光谱观测得知伽玛射线爆的距离,进一步求得重要物理参数如总能量和光度,以了解伽玛射线爆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
地面上的光学望远镜进行伽玛射线爆余晖观测时,除了接收伽玛射线卫星的即时讯息,还需要持续一到两天连续观测。而各地区天文台晚上观测的时间有限,所以必须进行全球联合观测。最初参与此项工作的光学望远镜主要分布於美国本土、欧洲、非洲、印度以及夏威夷。
1999年开始,日本东京理工大学博士生浦田裕次使用日本的木曾1米望远镜进行伽玛射线爆的观测,并设计了伽玛射线爆的判定程式,开启了东亚在此领域的观测视窗。卫星所发出的伽玛射线爆位置讯息经过电脑的判定後传送观测讯息和观测程序给天文台,而天文台必须立即开始追踪伽玛射线爆余晖。同时电脑也会将判定结果藉由电子邮件传送给研究人员,即时掌握伽玛射线爆讯息,与天文台联系观测细节。经由此系统,木曾1米望远镜成功侦测伽玛射线爆的早期多波段光学余晖。不稳定的天气因素使得木曾天文台错过了一些伽玛射线爆余晖的追踪。为了增加伽玛射线爆的余晖追踪数目,浦田裕次2002年与中央大学合作,将木曾望远镜的研究经验用在位於鹿林山天文台的1米望远镜。2003年与中国北京天文台合作,使用位於河北省兴隆观测站的80公分望远镜进行伽玛射线爆後续光度变化追踪,三方并合作成立东亚伽玛射线爆观测网。韩国首尔大学天文所於2006年加入,使望远镜增加到5座,其中韩国一座1米望远镜位於美国亚利桑那州,使得观测时区延伸到东亚以外。
除此之外,东亚伽玛射线爆观测网亦积极申请较大口径的望远镜观测时间,得以使用位在夏威夷群岛的加法夏望远镜进行伽玛射线爆余晖後期研究。东亚伽玛射线观测网不仅可以分散天气不稳定的风险,更可增加观测资料点数目,在这些天文台的努力下,从2002-2008年共执行了107个伽玛射线爆余晖观测,成功侦测到38个光学余晖并进行追踪,并於伽玛射线爆即时讯息网上发表138次的即时观测报告。
中文关键字: 伽玛射线 , 伽玛射线爆 , 光学观测
英文关键字gamma ray , gamma ray bursts , optical observation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