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和春节、中秋并列为最重要的三个节庆。端午节时值夏季,正是疾病开始流行的季节,因此端午节的由来,可追溯为驱邪避恶,以求身心的平安,后来加入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更增添了端午节的重要性。
端午节最令人期盼的活动便是划龙舟,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当天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选手们随着鼓声,奋力向前划,在精彩激烈的赛程中,不断延续传统习俗。
为了驱除疾厄,端午节时可见住家门口都挂菖蒲和艾草,以及「钟馗」的画像,大人饮雄黄酒,并让小孩身配香包,这些物品据说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而台湾的「打午时水」的风俗,亦即汲取端午节中午的井水,据说有治病的疗效,此外,若能在正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到。
相传在战国时代,屈原「以忠被谗,见疏于怀王,投汨罗江以死」,后人便在五月五日系粽子投江以吊祭他,感怀屈原的忠诚。附近居民听说屈原投江,赶忙划船来营救,可惜太迟了。他们只有敲锣打鼓吓走鱼群。又用竹筒装米放入江中喂饱鱼虾,这样鱼虾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
人们都非常敬重屈原爱国的精神,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都要去河边纪念他。当年划船敲锣打鼓的紧张情形,逐渐演变成今天端午节的划龙船比赛,竹筒装米也变成包粽子的习俗了。
故事流传至今,屈原的冤屈似乎已遭世人的遗忘,反而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时,有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吃粽子等习俗的传承,而粽子也变成约定俗成的应节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