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难图大业:其原因在于急政而非暴政

2021-02-19 02:59:40 作者: 隋炀帝杨广难

  百姓摇旗呐喊的时候,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爆发了。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武威富豪李轨、江都通守王世充等手握重权的大臣不约而同纷纷起兵,割据一方,众多世族也加入其中。

  国破身亡——隋炀帝身后事。大业十二年(616年),杨广在万念俱灰之下,带着萧皇后,第三次乘龙舟经大运河来到江都,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却是逃避,而且这一次他再也没能重返关中故土。

  杨广把在长安时就一直置于案头的名贵铜镜也带到了南方。他有时依然会揽镜自照,面对镜中的自己感慨道:“这么好的一颗头颅,将来会是谁来砍下呢!”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四日,全副武装的叛军闯进杨广的寝宫,最终杨广死于江都。丢了江山社稷的杨广,早就想过自己会丢了卿卿性命,想过后人将会批评自己,但他无法预料,后世人们提到他时往往会联想到“残暴”“奢靡”等词,最终他还丢了名誉。杨广的悲剧不只是国破身亡,更在于他的形象被后世刻意地贬低。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隋炀帝的统治是一种急政,而不是单纯的暴政,事实上,他的很多政策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的。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形之下,他推行得急了一点,也早了一点。毕竟,经过了几百年的割据战争之后,广大百姓需要的其实是安定,他们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过上平稳富足的生活。

  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打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开发西域,乃至攻打辽东,都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杨广还进一步推行政治制度改革,完善了三省制与科举制度,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大业,这个昭示杨广满腔抱负力图创建宏图大业的年号,最终只走到了第十四个年头。应运而起的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物质和制度成果,继往开来并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的历史即将走向又一个鼎盛的朝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