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到底有多厉害?“飞将军”到底是不是后世的吹嘘?

2022-09-15 22:24:02 作者: 李广到底有多

image.png

  那么,问题来了,李广这么厉害,怎么就封不了侯呢?我们看李广统帅万人规模战斗的例子。元光五年,李广带领一万骑兵出塞,遭遇匈奴优势兵力,作战失败,李广被俘,后成功逃脱;元狩四年,李广领兵与大将军卫青分进合击匈奴,结果“军亡导,或失道”,未能按时与卫青会合。由此可以看出,李广统帅大军的能力确实欠缺。统帅万人规模的军队,将领的勇猛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规划、协调、调度、大局观等能力。简单来说,需要帅才而不是将才。而李广这么多年,都是照着将才发展的。

  李广初次崭露头角是在汉文帝十四年,当时“匈奴十四万骑大入萧关”,李广“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以及“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受到文帝赏识。可以看出,从一开始,李广就是以射术精湛、作战勇猛的形象知名的。后来到北方边郡防御匈奴,因为匈奴入侵的形式以中小规模打秋风为主,所以李广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这种作战形式,讲究猛冲猛打,个人武艺高强就够了,但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领军能力。如此几十年,就导致李广的战术思维固化,完全习惯了中小规模斥候战,以至于不会打大仗了。

  明代的北方边将们也面临这个问题。前面说了,明蒙交战的普遍形式也是中小规模为主,所以明代北方的边将们也适应了这一模式,形象点儿说,“李广化了”。戚继光对于这种作战模式的弊端,看得很清楚:“诸将又且利于此,习于此,偷马打帐房得功,视此为备边之长策,及至大举而入,便谓此必不可交锋,必不可堂堂相对,凡能神出鬼没,偷窃零骑,挑壕自固,便是好汉,此牢不可破之习也。其在蓟镇将士,又以大兵所向无敌,积威所劫,亦谓决不可论战。”一句话概括:斥候战打多了,不会打大仗了。

image.png

  所以,漠北之战的时候,李广为什么要从汉武帝那里争取获得前将军?为什么愿意主动请缨,“先死单于”?就是因为李广深知自己的战术特点:不擅长独立领军作战,擅长猛打猛冲。而作为大军的先锋,直接由大将军卫青指挥,可以最大化自己的优点,最小化自己的不足。这也是为什么当卫青拒绝李广的请求后,李广“意甚愠怒”的原因了——-李广知道,独立领军,八成又要出事儿,自己最后封侯的希望怕是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