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官方回应

2022-12-07 19:15:14 作者: 恢复到疫情前

郑忠伟:大家都知道,疫情发生后,我国快速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布局了五条技术路线。得益于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和我们在推进疫苗研发过程当中的一系列机制创新,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技术路线多、获批种类多、加强接种组合丰富。在这次方案当中,我们推出的六种组合,都是在专家充分论证基础上,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程序批准推出的。这六种组合都是安全有效的,只要我们接种了加强针,对重症、死亡的保护效果都非常显著,预期对感染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具体到接种的实际当中,您刚才提到,有没有推荐选择什么样的组合。我刚才说了,这六种组合都是可以推荐的。具体到接种的实际过程当中,可能我们在不同的接种地方,在不同的接种点,由于疫苗的供应或者采购等原因,可能有部分疫苗不一定都可及,但是大家一定不要犹豫,因为只要你在这六种组合当中选择任一组合进行接种,那么你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能得到非常好的保护。

这里我再补充一点,可能大家也非常关注,除了老年人以外,我们很大一部分人群,就是18-59岁的人群接种时间有很多超过6个月了,是不是也需要接种加强针?在这里也可以明确告诉大家,需要接种加强针,接种的间隔时间也可以调整到3个月。

将加快推进优化完善入境人员管理措施

记者提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会开放入境防控措施,取消或者调整核酸检测和入境隔离的要求?第二个问题,为了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卫健委是否会决定推出接种疫苗指令,进入公共场所要求提供接种疫苗的证明或者类似的措施?为什么目前为止没有推出这种指令?

米锋:这个问题大家也都很关心,这次优化措施主要是针对国内各地的疫情防控,对于入境人员管理等外防输入的措施,我们也将依法依规、逐步推进、加快推进,进一步优化完善。

关于疫苗接种的有关情况,请郑忠伟先生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郑忠伟:我们关注到了,有的国家推出了疫苗接种令,这对提高这些国家疫苗接种率确确实实有帮助的。正如刚才贺胜局长、李斌主任介绍的一样,我们国家目前全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包括3-17岁已经达到97.5%,18-59岁已经超过了95%,全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经是非常高的了,在全世界也是属于比较高的水平。目前,我们为什么制定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方案呢?就是我们高龄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相对偏低。但是,通过这次方案我们也看到,最近这一块工作也有了非常好的推进。

另外,刚才您说到的是否要推出这个措施,必须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强制进行疫苗接种令的推出。我想这方面我们也必须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作出选择。

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指的是什么?官方释疑

记者提问:进一步优化措施提出要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请问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指的是什么?目前这项工作的进展如何?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郭燕红:大家都非常关注对于阳性感染者的分级分类管理工作。应该说,为了高效统筹医疗资源,全力做好新冠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工作,特别是要保障重症和重症风险比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时救治,因此我们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新冠感染者的分级和分类的医疗工作,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有效性。同时,我们也同步加强医疗资源的准备工作,为建立科学有序的就医安排提供支撑,更好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健康。

对于分级分类救治,首先是对于轻症、无症状的感染者,可以居家进行自我照护。基础性疾病比较稳定的,也可以居家治疗。对于高龄、行动不便的这些感染者,我们也建议居家。我们要求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进行线上服务,同时医务人员特别是我们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不再转出进行集中救治。第二,对于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仍然是由定点医院进行收治,来保证重症和有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我们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同时加强定点医院的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救治的能力。第三,还有一些患者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到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就诊,同时在就诊过程当中发现他是新冠阳性感染者。对于这些患者,有的基础性疾病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准备,因为这类患者的疾病要按照专科疾病进行救治,才能最大化地让患者的健康受益。所以,我们要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都要优化诊疗流程,同时设立缓冲区域,以保证这部分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他们救治的效果。

为了保证这些医疗救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我们要求各地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对健康风险比较高的特殊人群进行摸底排查和健康监测,同时完善基层首诊和有序转诊的机制。为了统筹做好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工作和群众日常看病就医的医疗服务保障,我们进一步加大医疗资源的建设和准备力度,加强发热门诊,以及定点医院和综合医院救治床位,特别是重症救治床位的准备。同时配足配齐医疗力量和救治设备和药物,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救治能力和效果。同时进一步细化相关管理措施,完善服务流程,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保证我们的医疗救治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开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综合中国网、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