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女孩被邻居砍伤,家属:伤人者未满14岁,至今未赔偿道歉

2022-12-29 22:31:38 作者: 9岁女孩被邻

受害者被男孩砍伤后,受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加害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由于男孩未满14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男孩的家属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

若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同时,付建律师还表示,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事情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也尚未健全,虽然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但并不意味着纵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通过批评教育感化为主,同时进行适当的惩罚。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郗培植此前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立法初衷就是坚持对青少年罪犯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目的是让其之后可以更好地回归社会。

“这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通行的少年司法理念。”郗培植表示,大量的社会学分析表明,重刑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失去震慑犯罪的效果。对于实施严重暴力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问题的根源在于“提前干预、以教代刑”司法理念的落实。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汪鸿雁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成年人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最大特点是,改好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成年人。“8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激情犯罪,没有预谋,8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团伙犯罪。”

汪鸿雁说,每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都和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其三大支撑体系崩溃有关。一个是家庭,要么是溺爱、放任不管,要么是没人管。一个是学校老师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就是推向社会、推向同伴,第一次的不良行为就会逐渐发展到严重不良、甚至犯罪。汪鸿雁认为,除了对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最主要的是重建未成年人的支持系统,应该延伸修改刑法,设立未成年人专章,建立教育、矫治、惩罚未成年人的专门体系,而不是参照成年人的处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