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变难?高考要让15%的人做不完?教科书总主编回应

2021-05-06 14:52:21 作者: 语文教材变难

我想提醒家长的是,小学重点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避免养成拖延症。孩子的潜力无穷,只要他们有兴趣,就不会拖延,也就不会觉得学习难。

教材是面向全国的,有的地区学校反映说难,有的又觉得太浅,还要补充内容,这都很正常。教材只是提供基本的教学材料和框架,难或不难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老师要根据自己的学情,去用好教材。同时,对农村或薄弱校的教师,应加强培训与支持。

家长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误导,教育孩子要回归常识

澎湃新闻:现在的家长很焦虑,有没有办法缓解?您认为家庭和家长应该在教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温儒敏:焦虑是因为现在社会竞争加剧,加上某些不确定因素,大家彼此攀比,压力增大。这种焦虑成为某种“集体无意识”,就会反射到教育中,几乎所有家长都焦虑,怕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环境靠个人是难以改变的,只能尽量去调试自己的心态,家长不那么焦虑,孩子也就不那么累。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短时间的,如同跑马拉松,一开始在“起跑线”上就绷那么紧,能跑下来吗?成长过程太过焦虑紧张,会给孩子的人格、性情养成带来负面影响,且还会牺牲他们不可重复的童年之快乐,那就得不偿失了。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好的,最终是“成功的”,但每个人的天赋、特长有差异, “成功”也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机遇。与其赶着孩子奔 “成功”,不如先让他们现在拥有快乐的童年,日后能成为幸福健全的人。不管是社会还是家长,都要回归常识,因材施教,努力让孩子成为正常的孩子。

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来自三方面,即家庭、学校和社会(或者说伙伴)。其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它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现在大家都在谈教育减负,学校当然有责任,家长是否也要问问自己,是否盲从了社会焦虑,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负担和压力?

澎湃新闻:新高考背景下,语文越来越受重视,有人提出“得语文者得天下”,培训机构也办起“大语文”培训,不少家长跃跃欲试。学生有没有必要参加大语文培训?

温儒敏: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耸人听闻,不必在意。但语文是基础学科,甚至是基础的基础,确实很重要。现在所谓的“大语文”培训机构一般是为了挣钱,他们有成套的课程,培训讲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据我了解,语文培训通常只对那些对语文没什么兴趣、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有一定效果,对成绩中上等的学生意义不大。语文学习要靠慢功夫和长期熏陶,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多读书。

平时考试应让学生基本都能做完题,高考有部分人做不完很正常

澎湃新闻:临近高考,最近又有人讨论“温儒敏说高考语文要让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您还会回应吗?

温儒敏:我以前回应过,2017年我在第五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活动中作过一次讲话,当时有媒体截取和扭曲我的话报道称“温儒敏透露,‘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其实我并不是高考语文试卷命题人,不参与高考命题。我当时只是讲了一个事实,就是根据调查,每年总有大概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后来我又对4个省市部分学校做了调查,发现有的薄弱校甚至有30-40%的学生做不完,而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只有5%的学生做不完,平均下来,做不完的学生超过15%。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有15%的人做不完很正常。数学等学科同样也有相当比例的考生是做不完试题的。如果大家都能做完、都得高分,还怎么选拔?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可是有些人、包括某些教辅机构故意歪曲我讲话的原意,说得好像是我要故意整出个“尾数效应”来为难学生,制造恐慌。现在我希望借澎拜新闻这次访谈澄清一下,不要再炒作什么“让15%的考生做不完”了。

高考作文阅卷评分“趋中率”太高问题仍待改变

澎湃新闻:每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高考作文题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您怎么评价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

温儒敏:这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强调立德树人,作文题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三观。然而,有些作文题虽然紧扣时政,聚焦大事,政治性很强,但多属于“宏大叙事”,让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议论,容易堆砌一些流行的说法和事例,彼此雷同。阅卷评分难拉开区分度,作文也就可能会失去选拔的功能。

澎湃新闻:那您对改进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方面有什么建议?

温儒敏:高考作文命题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让学生有所选择,“有话可说”。高考作文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但通过作文来考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如何”,恐怕很难。所以作文题只要符合立德树人的大方向,就应当多在如何考察思维能力、品质,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还有,就是要倡导实事求是、平易近人的文风。

此外,我多年来呼吁,要改变高考作文阅卷评分“趋中率”太高的问题,现在有所改变,但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作文满分60分,四个等级评分,70%以上都是二等分,40多分占大多数,拉不开差距,失去了选拔功能。现在一线的语文教学基本上不教作文,最多就是教一些应试的“套式”,所以我说写作教学“全线崩溃”了。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这个现象,专门研究,看怎么解决。其实这不是什么难题,只要重视,就有办法。

(原标题:语文变难、高考要让15%的人做不完?温儒敏回应系列质疑)

流程编辑 :tf020

我还要说说考试的不同功能。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材料大部分不会选自教材,难度上也要讲究信度、效度等,要拉开距离才能起到分流选拔的效果。但平时考试不一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命题就应当贴近平时的教学与教材,难度也应该适中,不应特别考虑有多大比例的做不完,也不要排名。

而现在许多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模仿高考,出一些比较难甚至脱离教学内容的题。这样不仅起不到检测教学效果的作用,还会造成学生的紧张焦虑。我想强调一下,平时考试不能都“对标”高考,应该让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完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