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载了50多个APP,时间好像变多了
郁楠 30岁 保险经纪人
“各种电商APP一度主导了我的人生”。
90后郁南,是一名东北三线城市的保险经纪人,也曾是拼多多的死忠粉。她成功拼过锅、榨汁机、平衡车。
工作时间比较自由,郁南便经常逛超市,遇见打折的商品,就是买买买。
“老公开公司,效益不错,孩子上小学,花费也不大,普通的消费欲望还是可以满足”。
郁南有轻微洁癖,喜欢把屋子收拾得干净清爽。
可买回来的东西,挤占了房间各个角落,挂着寂寞的灰。郁南变得焦躁不安。
在厨房做饭,一个黑色炒锅,突然从上面的橱柜滑落,砸在灶台。“砰”的一声巨响,让她的烦躁再度升级。
算起来,这已经是她拼的第七个锅了,可常用的,只有两个。
为了避免无脑剁手,她陆续卸载了包括电商应用在内的50多个APP。如今,手机里只留下了很少几个APP,基本都是关于育儿、做饭的。
去超市,看见打折商品,她也不再心跳加快。除非是必需品,否则绝不买。
郁南发现,自己在家做饭,又健康又便宜。
一家三口,吃的不多,买蔬菜都是2、3个的买,土豆、黄瓜,花菜,才几块钱。再搭配点肉丝,偶尔炒几个小菜,一顿饭成本也就十几块钱。
她粗略算了一下,以前每个月的生活成本大概在5、6千元。进入极简生活,每个月生活成本也就3000多,还包括给孩子买书的钱。
钱花得少了,时间好像也变多了。郁南突然多出许多空闲时间,可以陪孩子看书,还能养养花。
她还加入了豆瓣消费降级小组,“组里已经有25万成员,我还参加了极简生活小组,有30多万人加入”。
她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志同道合的人,“我感觉很多人已经进入低欲望消费状态了”。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少,满足感却愈发强烈。
极简女孩,差点把男票也扔出去
琳琳 22岁 职员
琳琳是“极简人”。
她喜欢一切干净、简洁、有序的事物。可造物弄人,这样的她,偏偏找了一个极其“无序”的男票。
第一次去男朋友家,琳琳就彻底崩溃了。她终于知道,这个男人之所以邋遢,完全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
男朋友家住在广州。140平方的房子,又旧又脏,活脱脱一个大仓库。
“他妈妈喜欢囤东西,四个房间,囤满了没用的物品”。
提起那场面,琳琳现在还心有余悸,“横式冰箱两个、立冰箱一台、风扇六台、席子十把、蒸笼一堆、大铁勺、塑料碗一堆、装修多余的瓷砖刷子、涂料、新水龙头、15个打火机、30多双拖鞋……”
还有许多杂物胡乱地堆在客厅,这让琳琳感到窒息,恨不得马上离开这里。
她想不通,为什么还有人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呼吸。
实在待不下去,琳琳提出要收拾房间,前提是必须扔东西,可男朋友一家都不同意,理由一样,这些东西,也许在两三年以后,还会用到。
男朋友的破头盔,藏在房子里三年,一次没戴过,可无论如何也不让扔。男朋友的拖鞋,她扔了五次,都被捡回来。
琳琳彻底急了,如果不扔,就立即分手,绝不回头。男朋友这才同意,让琳琳把这些垃圾全部扫地出门。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扔了足足有4个月,就差把男朋友扔出去了。
营营说,每天的乐趣就是看着理财的余额有没有变多,对物质已经无欲无求。
二手电商是主战场,不想卖的物品就进“缓冲箱”
方宇 22岁 大学生
“我不扔东西,都是花钱买的,太浪费”,方宇喜欢把二手物品挂在闲鱼等平台上出售。
“有些东西,实在拿不定主意,我就放到一个箱子里”。
方宇管它叫“缓冲箱”,等想清楚了再做决定,要不要卖掉。
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方宇挂售的物品已经有200多件,有外套、鞋、新袜子、运动器材。
他算了一下,已经卖掉了100多件,赚了一万多。
其中有双阿迪达斯运动鞋,方宇花了500多买的,只穿了两次,就不太喜欢了,他标价400元钱,“最后就卖了200元,还给包邮”。
刚开始卖闲置物品,方宇特别焦虑,特别害怕有人议价,现在就越来越佛系。
“反正本意就是分享自己不用的东西,卖多少算多少吧”。
闲鱼报告显示,在闲鱼平台上,有超过60%的用户,都是90后,其中35%为95后。
其实,方宇并不差钱,他家境殷实,过去特别喜欢囤鞋子还有各种健身器材。
直到有一天,看着150多双鞋子和30多种健身设备,一股压抑感扑面而来,“没什么事情触动,就是一瞬间的清醒,感觉过度消费让生活变得没一点缝隙”。
现在,方宇购买任何物品都会深思熟虑,各种比对分析。
他说,自己在用思维理智与消费冲动决战。
方宇穿衣风格很休闲,以前经常买成套的运动装,“现在就随意搭配,很少再去买衣服,留了几套常穿的衣服,其他都挂去卖了”。
但是喜欢的东西,即使再贵,也会买,“现在花父母的钱不想乱买东西,等自己赚钱,买几套限量款的手办”。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终于,她看见了一个清清爽爽的客厅。
一个低欲望的极简人和一个买买买的囤积狂,该如何融合?琳琳说,他们到现在还没分手,是因为男朋友一直在妥协。
一天三顿吃公司免费食堂,996没空买买买
优优 26岁 互联网大厂员工
“我算是极简队伍里的一枚新人吧!”。
优优穿衣打扮,简洁大方,“我的审美观是随着消费观变化的”。
大学时代的优优喜欢淘宝,经常买几十块钱的衣服,不看质量,只挑款式。她把穿新衣服,当成了对青春的珍惜。
毕业那年,收拾衣服,扔了两大箱子。还扔了6、7双鞋,几乎都是廉价又不舒服的鞋子。
本科毕业去国外留学,父母总说,穷家富路,给她的生活费挺多,一年大概有20多万。
优优陆续买了三、四个名牌包,最贵的2万多人民币。国外奢侈品价格相对便宜,购买方便,身边的同学也几乎都在买。
可惜,再贵的包,背久了也会不喜欢,回国后,这几个大牌包包,几乎都被优优束之高阁。不仅买包,衣服优优也买大牌,一件外套都在2000—3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