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丨从柯达到繁星:从“利润自觉”到“技术自觉”

2021-05-14 12:20:43 作者: 东方时评丨从

比如,华为在全球各地建立研究所,在自己的领域内,在人工智能、通讯、芯片方面,直接进入到基础科学层面,以满足自身飞速发展的需要。另一个例子是,陈天桥捐赠10亿美元,资助神经科学研究。2012年,马化腾还与科技行业著名投资人,俄罗斯富商尤里·米尔纳牵头,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吉、扎克伯格一起,设立了科学突破奖,鼓励相关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拼多多与浙大则设立了繁星基金,以“计算+”为核心使命,在“计算+生物医疗”“计算+农业食品”和“先进计算”领域,推动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的交叉融合。

这些基金、奖项关注的基础研究领域,以前都是政府、高校的责任范围,而现在,繁星科学基金这类新事物,则是由政府、高校和市场力量合作的产物。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背后,不是“利润自觉”,而是“技术自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把握住时代创新的新脉搏。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柯达当年主动进行了“摄影+光电”“摄影+储存”“摄影+计算机“的基础研究,如今的手机摄影、专业摄影市场,又会何等景象?(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