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多各方讨论和修订,新医改方案终于揭开面纱。“怀胎”两年多,今朝“临产”。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应该承认,新医改方案凝聚着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学者及广大民众的智慧,是官智和民智的“结晶”。因为这一“征求意见稿”的形成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产生的。进一步的完善又将是广听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可谓很全很专业,六大方面二十四条款。普通民众不是专家学者,普通民众即便非常关注新医改方案,恐怕也不大可能字斟句酌地“研究”它。鉴于此,普通民众能否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呢?到时候,可能也就是少数专业人士能够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话,征求意见就会打折扣。
能否在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同时,对此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呢?或者形成“通俗版”新医改方案呢?比如,可以将方案中的哪一年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归纳在一起,让普通老百姓一目了然;再比如,将老百姓从新方案中可以获得的利好归纳在一起,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好处……这样,才能让民众既有兴趣又能看得懂,在此基础上提意见和建议。
方案越通俗,参与越广泛 ;参与越广泛 ,方案越完善。事实上,并不是期待已久、高度关注的方案一公布,就会收到有效的意见与建议,应充分考虑到“方便阅读、容易理解”等因素。公布只是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接下去的参与权、表达权的发挥还依赖于“引导”,其中,最关键的也是最基础的是让所有的公民能“看得懂”,有兴趣看,才会有话说,并说到点子上。
民众参与公共事务,参与政策和改革方案的制定是权利,也是责任。政府尊重民意、吸纳民智,让民意民智为科学决策把脉也成为政府制定政策、制度的常态。但是,在如何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上,在考虑到民众参与的兴趣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不妨从新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上进行尝试和改革,用通俗的方案吸引民众的参与,说不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能让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的方法方式上的变革,成为今后政府征求意见、民众参与意见的标本,那么,新医改方案便有“意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