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肉炖白萝卜
- 配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 炒双菇:
- 配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 做法: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这道菜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 麻油拌菠菜
- 配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 首乌当归鸡汤:鸡肉300—500克,首乌和当归各15—20克,加入适量枸杞子熬制成汤。有滋阴补血、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等功效,但腹泻、胀气、湿痰重的人忌食。
- 双鞭壮阳汤:选用牛鞭50克、狗鞭10克,加入羊肉、鸡肉各50克,另用纱布包肉苁蓉5克、菟丝子5克、枸杞子10克同锅熬汤。适合肾气不足、肾阳亏损者,阳盛火旺的人忌食。
- 饮食禁忌:吃萝卜时不能和人参、西洋参、首乌同服。羊肉禁与南瓜同食。
- 山东: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这天要吃馄饨或者水饺。有的还要喝酒,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饺儿”谐音“胶耳 ”。山东其他地区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农家有祭祖的习俗。
- 临沂、邹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习俗。临沂用五谷杂粮面蒸窝头,邹城蒸饽饽,传说蒸冬是为了祈祷来年扬场时有风。民谣说:“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古代蒸冬是为了庆贺阳至,冬至以后阳生,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冬至阳生春又来”。人们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团圆子或冬至团,以象征团圆。饽饽和蒸窝头是团圆子的演变。临沂民间认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用火纸剪制衣服,焚于墓前,尔后添土。
- 济南、济阳、福山等地,官府庆贺如同春节,读书人也相互赠送贺片。莒县的士大夫阶层举行酒会,叫做“消寒会”,画“消寒图”。农家儿童则做“拿寨”、“打瓦”的游戏,少年开始学武术,叫做“看冬”。
- 莒县:祀祖于祠堂,仪式十分隆重。
- 崂山县旧俗,冬至分两天过节,第一天叫“鬼冬”,摆供祭祖,吃水饺;第二天叫“人冬”,吃包子。临沂、历城、临朐等地的妇女,习惯回娘家,庆云、无棣从这天开始窖菜,妇女开始做针线。邹城开始筑地窖、织席和纺线。
- 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 四味(当归、芍药、川芎、地黄)(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 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
- 用法:将备好的中药装入纱布袋,(根据自身情况取八味、四味、单味均可)放进大沙锅内,倒入清水浸泡30分钟,把清洗干净的家禽、猪脚、猪腰、鳗鱼、甲鱼等经过处理后,放入沙锅与药同煮,开锅后文火慢炖至有效成分完全渗入汤中,肉中的软骨松软宜爵,此时药膳煲汤之味的醇香定会令你垂涎三尺。
- 宜食:羊肉、狗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山药、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
冬至,又称为冬节,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2009年冬至时间:阳历12月22日,农历11月初七,星期二。
冬至由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习俗: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