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绮芳,2005,〈与台湾原住民共舞〉,《美育双月刊》,144期,页18-27。
在台湾所有南岛语族中,排湾族最着名的便是他们的艺术成就。不论是雕刻、制陶、家屋装饰、服饰等都非常出色。这些艺术成就与他们的信仰、传说、神话息息相关,使排湾族文化在台湾南岛语族中独具强烈的色彩与艺术特质。
?
要了解排湾族的乐舞,同样地不能不先了解排湾族的社会组织特色与祭仪文化。排湾族和邻近的鲁凯族拥有独特的贵族制度,其原则类似汉人古时的宗法制度,长嗣继承贵族阶级,余则分出。各部落分为贵族、士族与平民等阶级,形成一严密的阶层化社会,不同阶层中的通婚与社会流动不易。而头目与头目家族的联姻婚礼,往往成为部落中最重要的社会庆典。
1. 婚礼
排湾族人的婚礼和传统汉人的习俗类似,成婚前包含了几个过程,如问婚(ki vadaq)、约聘(seman suju或 seman sipamau)、迎娶前夕的单身之夜(papu si qauqaung)。待互许终身的男女与双方家庭就婚期与聘物内容协议好之後,婚礼前夕,新娘与新郎的异姓朋友和亲人聚集在女方家前,老人们在一旁吟唱情歌,其异性朋友们则轮番插入新娘新郎或男女傧相之间一起跳舞,直到半夜,最後才由长者们撮合新娘与新郎一起跳舞。到了凌晨,在长老与众亲友的见证下男女双方才能互相拥抱并行接吻礼(pasa sangutj)。
婚礼(pa puvalan)当天早晨,男方到女方家中迎娶。传统排湾族人的迎娶过程,是一种类似模仿抢婚的过程。特别当头目女儿被公认为是冰清玉洁的,男方代表必须将新娘背出家中,女方亲戚一方面不舍地哭吟着、一方面作势阻挡背新娘者离去。而後,必须由相关家系的女巫为其驱邪并祝福。婚礼结束後,在众人的期待下,新娘由新郎和女傧相陪伴一起步出屋外,加入众人的舞蹈行列。
?返回
2. 五年祭
根据古楼的神话,男性祖先与女神结为夫妻并生下子女,这些後代成为人世间男女巫师的鼻祖,到各部落教导巫术与祭仪的知识,包括「五年祭」。除了拉瓦尔雅群之外,排湾族的祭仪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年祭」(maleveq)。所谓的「五年祭」原意为「人神盟约之祭」,为的是纪念祖灵从圣山大武山下来到人间与人相会,之所以称五年,根据日籍学者宫本延人等的说法乃因族人相信祖灵下山寻访各部落再回到大武山所花费的时间;而不同部落,如古楼(Kulalao)则有不同的说法。然而不论如何,maleveq以祭拜祖灵为中心,并要朝着头目祖先的发源部落祭拜的重点是共通的。
过去,不同部落轮流举行五年祭,现在只剩下台东达仁乡土坂村(最近举行时间为2003年)和屏东来义乡古楼村(最近举行时间为2004年)可见。「五年祭」的准备过程历时数月,由女巫师问神选定祭仪日期,仪式进行一方面有一迎祖灵→祭祖灵→送祖灵之结构;另一方面则以刺祭球为仪式的核心。刺球者多为由女巫师选定的男巫师,刺球者在仪式期间必须练习,虽然仪式间有不同的刺球过程,刺球目的主要仍在祈求好运与平安。歌舞也是「五年祭」中引人注目的场面。排湾族人的祭仪歌谣中如此唱着:
「祖先们!你们在这里我们正祈求着歌舞欢呼吧!我们正遇见了,使我们都互相认识,歌舞欢呼吧!第五年时,我们再相见,歌舞欢呼吧!」或是「我们的祖先欢舞吧!我们会见了。你们青少年的,今天在郊外作架,歌舞欢呼吧!iagu la iagu。第五年时我们再会吧!歌舞欢呼吧!」
排湾族人称舞蹈为zemiyan,依照过去学者的纪录,举凡仪式、讲古、饮酒欢宴、欢迎等场合都可看见排湾族人的舞蹈,然而舞蹈情境不同并不决定动作差异。此外,根据日人的纪录与耆老的口述,过去排湾族人除了在婚礼与五年祭之外,部分部落尚有举行猎首祭并於其中跳舞的习俗,但後者已随着猎首风俗消失而不复见,除了对形与行进方向,从日人的有限的文字纪录中也无法得知其动作。整理日据时期与中、外动作分析者的纪录,排湾族人的舞蹈动作不若阿美族繁复,而有以下特色:
队形:直线或圆圈。牵手围成圆圈起舞的队形最为常见。男女区分是常态,女性或接於男性之後、或另立一圈於男性之内。
动作:仍以腿部的动作为主。双手交叉外牵的四步舞是最基本与常见的动作型态;尚有曲膝左右或前後跳跃和单脚跳的动作。一般而言,祭仪中女性的动作保守含蓄,男性才有较大幅度的跳跃或交互蹲跳动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