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
2011-12-03 14:51:07   来源:   点击:

    现代舞发轫於20世纪初的欧洲与美国,是一种强调自由与创新精神的艺术舞蹈,同时又与20世纪的现代性发展与国族主义息息相关。

    台湾现代舞的起源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现代化历程有着密切关连,殖民教育引进现代化体育课程,其中包含体操、律动舞蹈等肢体训练。自1930年代开始,陆续有林明德(1914-?)、蔡瑞月(1921-2005)、李彩娥(1926-)等台籍青年赴日习舞。曾是前述三人现代舞启蒙师的日本现代舞之父石井漠(1886-1962),对台湾早期现代舞的形塑有重大影响。他融合芭蕾(Ballet)、优律动(Eurhythmics)、舞踊诗、欧洲新舞踊(Noue Tanz)等概念的教学与编舞法,直接影响了台湾1940至1950年代可被归类为「现代舞」的创作舞蹈样貌。此发展相较於西方早期现代舞与芭蕾泾渭分明的美学立场有显着差异。

    民族舞蹈比赛全盛时期的1950至1960年代,现代舞的创作与演出处於极度边缘的状态。其中一股持续探索与累积的重要力量,来自当时任教於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刘凤学。自1957年起她便着手进行「中国现代舞」的研究与创作,并於1967年成立「现代舞研究中心」。1960年代,许多美国知名现代舞团与舞蹈家相继来台;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华裔美籍舞蹈家王仁璐与黄忠良来台授课并公开演出,启发年轻一代的舞者赴美习舞的热潮。

    1973年林怀民创立「云门舞集」,1976年刘凤学成立「新古典舞团」,1982年曾任美国玛莎?葛兰姆舞团(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独舞者的游好彦归国教学,并於1983年成立「游好彦舞团」。台湾现代舞自此进入深耕发展的阶段,不仅成为舞蹈院校主要的教学科目,并取代民族舞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剧场舞蹈类型。此时期的现代舞技巧与编创观念,主要受玛莎?葛兰姆舞剧及德国鲁道夫?拉邦(Rodolf von Laban)的空间与动作结构所影响;创作核心关注於如何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

    1989年平珩创立「舞蹈空间」舞团,提供年轻一代编舞者创作的园地。约此同时,受德国碧娜?鲍许(Pina Bausch)舞蹈剧场、日本舞踏等另类舞蹈美学的启发,台湾现代舞界掀起舞蹈剧场与「身心灵舞蹈」的风潮。前者以身体与剧场语言探讨解严後浮现的政治、社会议题,代表人物有陶馥兰、萧渥廷;後者则透过冥想、瑜珈、气等概念,企图建立有别於西方现代舞的东方舞蹈美学,重要的编舞家有林秀伟、刘绍炉及1994年之後的陶馥兰。

    1990年代以後,欧美各种舞蹈思潮持续涌入,如古名伸引介接触即兴技巧并持续发表即兴演出;由云门第一代资深舞者成立的「台北越界舞团」则以跨领域创作为主要诉求;另一方面,在历经各种外来舞蹈技巧的洗礼後,国内舞团亦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身体美学,例如林丽珍的「无垢舞蹈剧场」,「云门舞集」自《水月》(1998)起受太极导引与拳术启发的系列作品等。

    21世纪初的台湾现代舞坛呈现多元而蓬勃的面貌,年轻世代的编舞者对於新事物(如数位科技、流行或通俗文化等)与舞蹈的结合拥有更开放的态度与能力。他们将舞蹈剧场、肢体剧场、低限主义抽象舞蹈、录像舞蹈、环境剧场等风格手法,或独立、或混融地运用於编舞创作。1997年之後崛起的编舞家有:吴碧容、周秀萍、何晓玫、杨铭隆、姚淑芬、布拉瑞扬、伍国柱(1970-2006)、林向秀、郑宗龙、赖翠霜、孙梲泰、周书毅、黄翊等。

    中文关键字: 日本殖民统治 , 林怀民 , 刘凤学

    英文关键字Modern Dance , Japanese Colonization , Lin Hwai-Min , Liu Feng-Hsueh , Contemporary Dance

    参考资料

    1.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编。1995。《台湾舞蹈史研讨会专文集:回顾民国三十四年至五十三年台湾舞蹈的拓荒岁月》。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 赵绮芳、陈雅萍主编。2001。《舞蹈研究与台湾──新世代的展望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3. 蔡瑞月口述,萧渥廷主编。1998。《台湾舞蹈的先知:蔡瑞月口述历史》。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4. 李小华。1998。《刘凤学访谈》。台北:时报文化。
    5. 徐开尘。2002。《红尘舞者:罗曼菲》。「人物」5。台北:联合文学。
    6. 赵绮芳。2004。《永远的宝岛明珠──李彩娥》。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7. 杨孟瑜。2008[1998]。《飙舞:林怀民与云门传奇》。台北:天下远见。
    8. 文建会网路剧院。http://www.cyberstage.com.tw/index.asp。
    9. 〈舞蹈〉。台湾大百科全书,「分类浏览」。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ategory?CID=12。

    延伸阅读

    1.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编。1995。《台湾舞蹈史研讨会专文集:回顾民国三十四年至五十三年台湾舞蹈的拓荒岁月》。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 赵绮芳、陈雅萍主编。2001。《舞蹈研究与台湾──新世代的展望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3. 蔡瑞月口述,萧渥廷主编。1998。《台湾舞蹈的先知:蔡瑞月口述历史》。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4. 李小华。1998。《刘凤学访谈》。台北:时报文化。
    5. 徐开尘。2002。《红尘舞者:罗曼菲》。「人物」5。台北:联合文学。
    6. 赵绮芳。 2004。《永远的宝岛明珠──李彩娥》。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7. 台新艺术基金会编。2007。《新艺见-音乐舞蹈篇》。台北:音乐时代。
    8. 杨孟瑜。2008[1998]。《飙舞:林怀民与云门传奇》。台北:天下远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罗曼菲
下一篇:稻草人艺术舞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