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鼓
2011-12-03 14:56:27   来源:   点击:

    车鼓

    舞作名。

    「车鼓」发表於「蓬莱舞新姿」舞展,由蔡丽华制作及编舞、陈中申编曲、台北民族舞团演出。1991年於国家剧院实验剧场首演。

    舞作内容描述台湾农闲时,男女娱情的歌舞,为台湾小戏的一种,男以夸张调弄的动作,女以娇柔摇摆的身段,形成活泼有趣的双人舞。

    车鼓阵在清康熙到道光年间(1662?1850)已盛行於台湾。车鼓阵的演出活泼生动且滑稽逗趣;舞蹈动律特点为「上身摆动轻快,下身重心移动,着重於左、右臀肌间交替使用(推跨)」;随着肢体重心前进後退不断交替进行。演员有丑、旦之别,角色间的特性并不相同,丑角滑稽逗趣,旦角细腻柔美。演出时旦角右手执摺扇左手执丝巾,丑角则执「四宝」,又称「四块仔」,两位角色相互一唱一搭(相褒)、一歌一舞,舞时丑角重心略低,两肩放松,上身自由摆动,行进时脚步较大,屈膝内扣呈「八字马」状(双膝内扣微蹲),旦角以辗步为主,着重於上身手部与眼神的变化,妖娇美丽却不失细腻。该阵之队形空间变化为「开四门」、「对插」、「踏四角」、「绕圆圈」、「双出水」、「双入水」。音乐以「鸡婆谱」及南管曲调、俗歌为主。若以音乐与戏曲分类车鼓范畴极广,含括「车鼓阵」、「牛犁阵」、「桃花过渡」、「七响阵」以及民间艺人的即兴创作譬如:吴天罗的「钱龙」、「洗澎澎」、「农村曲」....。,

    将民间车鼓阵成为表演艺术创作之素材,成为舞台艺术作品,在1991(民80)年间尚属稀少,题材除「老背少」 (哑子背疯)、桃花过渡、蚌舞外,其他艺阵则较少着墨,尤以车鼓阵音乐「鸡婆谱」为主旋律的则显难得,因此蔡丽华以采集自台南粪子寮,民间艺人金叶的车鼓为蓝本创作的「车鼓」舞作,不仅创作题材回异於当时舞坛,在那距台湾解严不久两岸初开放、本土意识尚未被增强的时期,该舞蹈之创作尝试从不同视角,在民间艺阵中探索台湾本体文化,使用肢体语汇书写舞蹈历史,具时代意义。

    舞蹈化的车鼓阵,舞作中聚焦於旦角与丑角间一来一往互为相褒的舞蹈对话,强调车鼓中的戏剧性与舞蹈动态,肢体语汇丰富,道具运用技巧化、服饰具设计风格、加上灯光...等剧场元素呈现出车鼓阵不同的面貌;随着舞台上一对对双人舞,生动的戏剧张力与舞蹈性再次於舞作中彰显出来。 近年来蔡丽华女士亦从事西港乡车鼓之田野调查并完成「台湾传统表演艺术保存与传承研究

    以西港乡车鼓为例」之论述,并将理论实践编作「四季红」

    「车鼓」随着台北体育学院舞蹈系、台北民族舞团..参与国际舞蹈节演出,因而跃上国际舞台成为台湾舞蹈代表作品之一。

    参考资料

    1. 参考资料:黄文博着。《南瀛民俗志》
    2. 蔡丽华。「台湾传统表演艺术保存与传承研究以西港乡车鼓为例」。2004
    3. 赵郁玲。舞蹈欣赏(伍曼丽主编)-《台湾的民间舞蹈》。台北:五南,1999。
    4. 访谈蔡丽华。 2006
    5. 台北体院舞蹈团美国台湾文化节演出节目表。2005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邹族舞蹈
下一篇:黄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