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休闲 > 音乐舞蹈 > 九腔十八调

九腔十八调
2011-12-03 16:09:58   来源:   点击:

    九腔十八调其实是指客家民歌因乡音的不同导致的唱法不同、腔调繁多,并非恰好有九腔十八调。

      「腔」所指的是「声腔」,和风格有相当大的关联,它的转折跟客语是息息相关的。现今可考的包括海陆腔、四县腔、饶平腔、陆丰腔、梅县腔、松口腔、广东腔、广南腔、广西腔等。而「调」指的则是「小调」。根据郑荣兴的推算,客家小调大概有几百首之多,不过现今最常用的有平板调、山歌仔调、老山歌调、思恋歌调、病子歌调、十八摸歌、剪剪花调、初一朝调、桃花开调、上山采茶调、瓜子仁调、闹五更调、送金钗调、打海棠调、苦力娘调、洗手巾调、卖酒调(亦称粜酒)、桃花过渡调(亦称撑船歌调)、绣香包调等调子。它的音调与词句都是由心谱出来而永不改变的,所以它有一定的歌谱歌词,比较容易用现代的五线谱或简谱来记载。

      不过也有另一派的学者认为九腔十八调指的是客家三脚采茶戏所唱的曲子。传统三脚采茶戏的每一个戏码,有着一个指定的唱腔,因而在传统戏码中,可唱出许多不同旋律,这些旋律就统称九腔十八调。「腔」与「调」的意义可截然划分,然而却很少人可以真的把其中的区别说清楚,腔指声腔,调指小调,其差异从音乐旋律、唱词语言、来源、前奏等都可以辨识。

    参考资料

    1. 张琼芳《婉转九腔十八调──客家采茶戏盼薪传》,《光华杂志》,2000年6月,p94。
    2. 陈郁秀编《台湾音乐阅览》,台北;玉山社,1997。
    3. 杨兆祯《台湾客家系民歌》,台北:百科文化,1983。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华民国音乐年
下一篇:中华民国(台湾)民族音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