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调
2011-12-03 16:10:11   来源:   点击:

    ●《乞食调》

    早期农业社会,「乞食」也是一种行业,俗云:「盗亦有道,行有行规」,早期的乞食并非不劳而获,他们大多以弹琴歌唱的方式,在街头或挨家挨户乞讨衣食,或在庙口人多的地方,恳乞他人慷慨解囊。乞食所唱的歌词大多以吉祥好话为主,让人听了心花怒放,施舍起来也比较大方。

    《乞食调》有许多曲式,台南文人许丙丁亦曾为此曲填词改成「卜卦调」而流行一时。如今,台湾社会虽然富庶,依然有乞食存在,或许多少显示出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当然也有着人心伪诈的阴影,因为现在的乞食只想不劳而获,诈称重病或伤残引人同情,已无格调可言。当《乞食调》几成绝响时,让人不免有些许感慨:

    有量啊,头家啊,来疼痛耶,

    疼痛着阮啊,歹命的人嘿!

    好心啊,阿婶啊,来助赞耶,

    助赞着阮啊,未讨赚的人嘿!

    这首《乞食调》经常被歌仔戏借用,尤其当红的小生或小旦,演出沿街行乞的剧情时,只要衣衫褴褛,唱这首《乞食调》,看戏的观众就会抛钱上舞台,「赞助」自己所喜爱的演员在戏剧中的「生活费」,甚至有些入戏太深的戏迷,还会不惜脱下手上的金戒指抛上舞台。

    从19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风靡全台的「艺霞歌舞团」,当家台柱「小咪」表示,每次她演出「苏三起解」舞码中乞丐一角,唱《乞食调》时,不少戏迷就把百元大钞展成扇形送上舞台,当时大学教授一个月薪水约两千元,一把「百元大钞扇」,至少也有两三千元,可见这首歌的舞台效果绝佳,至今仍被歌仔戏班所借用。

    参考资料

    1. 采访廖琼枝女士、「艺霞」小咪女士
    2. 郑恒隆?郭丽娟《台湾歌谣脸谱》,台北:玉山社,2002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华民国(台湾)民族音乐学会
下一篇:乞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