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常惠在《台湾音乐史初稿》中认为台湾说唱音乐的曲调来源有「歌仔类」、「南管类」、「民谣类」、「乞食调类」、「劝世文」。其中「乞食调类」渊源於道士传教边敲渔鼓边说唱的「道情」,这种形式传至台湾後,演唱者偶而还会使用渔鼓和月琴伴奏,有时还搭配「哭调」或「卜封调」等,台湾光复以前,民众受日本统治压榨,乡间经常可见乞丐演唱着乞食调念歌曲调来卖艺求生。
台湾早期的「乞丐调」演唱形式多样,有「打响鼓」、「抽签仔」、「摇钱树」、「跳宝」等,最常见者为「打响鼓」与「抽签仔」,「打响鼓」是演唱者肩挂竹筒张蛇皮的响鼓,垂至腰间,以手指或竹板敲打节拍演唱,「抽签仔」则是演唱者肩挂月琴,琴上附有签条,内容多为吉祥话或民间故事、历史故事,随观众抽取,再依所抽签条主题以乞丐调演唱。演唱者的唱词通常为即兴编作,吟唱曲调的高低与旋律,能变化自如,演唱长短更会因赏钱多寡而调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