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沛仁,《音乐史与欣赏》,台北:美乐出版社。
- Roger Kamien,《音乐-认识与欣赏》,高雄:丽文文化事业。
- Donald J. Grout,Claude V. Palisca,《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New York:Norton,2001。
在文艺复兴时期,Sinfonia这个名称被用来当做器乐曲的代名词,这时的交响曲并不具有特定的形式,仅仅是表示这首曲子不是声乐曲而已。此一观念延伸到巴洛克时期,巴哈曾将他所写类似组曲形式的管弦乐曲,题名为Sinfonia;而在韩德尔着名的神剧《弥赛亚》中,有一首用器乐演奏的短曲,命名为sinfonia pastorale。
交响曲的前身是在歌剧前由乐团独立演奏的义大利序曲。曲式为快-慢-快三段,後来的音乐家又为它加入了一个小步舞曲,渐渐变成四个乐章,这个结构後来便成为作曲家为乐团而作的交响曲所采用的基本型式。
十八世纪中期,交响曲由海顿确立为四个乐章,1760年後的交响曲和奏鸣曲的格式虽然雷同,但是交响曲的编制较大,使用的乐器较多,音响表现也比奏鸣曲大且丰富。
典型的交响曲乐章顺序为:第一乐章,强而有力、精神焕发的快板,多是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抒情、如歌的慢板也大多是奏鸣曲式或是ABA三段体或是主题与变奏曲,且通常不会以主调出现;第三乐章,舞曲(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光辉灿烂或雄伟的快板,多以奏鸣曲式为主,有时候以回旋曲取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