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
2011-12-03 16:19:06   来源:   点击:

    八角鼓是说唱曲种的名称,也是说唱表演打击乐器的名称,原为东北及内蒙等地满人牧居歌唱所用,清初,满人入主中原,节节胜利,军营中欢唱凯歌,有所谓「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即曾敲打八角鼓,所以,八角鼓在清代被视为吉祥之物,乾隆皇帝尤其喜爱,八旗贵族子弟则以此种乐器伴奏「子弟书」或「连珠快书」,说唱艺人演唱岔曲、牌子曲,亦皆敲击八角鼓以为节奏。

    八角鼓的形状为八角形,上蒙蟒皮,周围八个边除了用以持鼓的「把儿」之外,其他七个边皆有小洞,洞内有小铜钹两片,八个角代表八旗,原本系着八根不同颜色的穗子,分别为正红、正黄、正蓝、正白、镶红、镶黄、镶蓝、镶白等八旗的颜色,民国以後则改为两条并齐的穗子,象徵「榖穗双收」,颜色多以红色为主,也可搭配服饰改用黄色。

    八角鼓音乐结构属於曲牌体,包括岔曲、牌子曲,「岔曲」又称「脆曲」,相传为清宝小岔所创,故名「岔曲」,文辞典雅,内容多为写景抒情,最着名的曲目有《风雨归舟》(参阅说唱音乐曲目《风雨归舟》词条)。过去演唱单弦儿有个规矩,就是上台後必先唱段「岔曲」,其基本调可被拆为牌子曲的曲头和曲尾。

    牌子曲从单一曲牌的【岔曲】,经「枣核儿」(在岔曲的头尾中间插入一个曲牌)、「腰截」(在岔曲的头尾中间插入五个曲牌的套曲)的发展,终於形成插入更多曲牌的「牌子曲」,除了曲头、曲尾之外,其间曲牌不受固定套式的拘束,常用的曲牌有南城调、云苏调、数唱、太平年、耍孩儿、罗江怨、南锣北鼓……等,甚至连曲尾都可因唱词情绪的需要,而更换成节奏紧凑的曲牌,如【流水板快书】、【怯快书】。由於八角鼓演唱曲调是明末清初许多俗曲曲调组成的,所以又称为「牌子曲」或「杂牌子」,清乾隆年间流行於北平、天津、东北,初为三人分别弹三弦、打八角鼓演唱,同治、光绪年间,艺人随缘乐首创一人自弹自唱,所以八角鼓又有「单弦儿」之名,或称「单弦牌子曲」。

    民国初年,唱单弦儿最有名者为荣剑尘,有「单弦大王」之美称,吐字清晰、行腔优雅,节奏慢而细腻。另有常树田,唱腔明快、嗓音清脆。後起之秀有曹宝禄、何质臣、石慧儒……等人,其中,荣剑尘、常树田、曹宝禄、何质臣有「单弦四杰」之称,石慧儒乃唯一女性艺人,韵味纯厚,代表作《杜十娘》、《孔雀东南飞》、《金山寺》……皆脍炙人口。

    ◎图片提供:八角鼓(作者私人珍藏)--图片比例请调整勿压缩

    参考资料

    1. ◎资料来源:
    2. 笔者访问北京单弦名家马增慧女士
    3. 王友兰着《薪火相传--说唱艺术之妙》黎明书局2006年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瀛管乐团
下一篇:南管实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