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炳川。1982。《台湾土着族音乐》。台北:百科文化。
- 吕钰秀。2003。《台湾音乐史》。「台湾史硏究丛书」。台北:五南。
- 黑泽隆朝。1973。《台湾高砂族の音楽》。东京:雄山阁。
- 杨晓恩。2002。〈泰雅族西赛德克群传统歌谣之研究〉。硕士论文,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系研究所。
- 明立国。2005。〈原住民乐器的研究〉。收於《2005传统乐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乐器:资料库的建置与应用》。施德玉编。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在音乐的表现上,太鲁阁族与泰雅族最显着的差别在於音组织。泰雅族惯用小三度,并在其上方或者下方加入一个大二度音,成为三音组织;太鲁阁族多在小三度的上方及下方各加入一个大二度音,使之成为四音组织。
太鲁阁族语汇中的「歌」称为uyas,「唱歌」称为muyas。在歌谣种类上,太鲁阁族主要有跳舞歌(uyas mgrey)、还工歌(uyassmbarux)、酒醉歌(uyas bsukan),以及由虚词ohnay作开头的ohnay 类歌谣。在歌唱形式上,除了独唱、对唱、领唱与答唱之外,另有卡农形式的轮唱唱法(smngur / mthri)。太鲁阁族的轮唱仅用於跳舞歌,完全由女性担任,主要为二声部形式,一人领唱,众人回应,领唱者歌词自由即兴,而跟着唱和的第二声部在演唱时,则完整重现第一声部的旋律、歌词与节奏。
在乐器的使用上,以口簧琴(lubug)与木琴(tatuk)为主,口簧琴为泰雅与太鲁阁两族均使用之乐器,木琴为太鲁阁族所独有。
中文关键字: 太鲁阁族 , 泰雅族音乐 , 原住民音乐
英文关键字Aboriginal Music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