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休闲 > 音乐舞蹈 > 小调(传统)

小调(传统)
2011-12-03 16:40:36   来源:   点击:

    小调(传统)

    小调,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为民众日常生活常歌唱、流传较广、艺术成分较高的里巷之歌,以城市为中心发展。民间俗称很多,像是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小调是晚近才通用的一种统称。小调的曲调流畅、节奏规则,结构均衡,演唱时采用乐器伴奏,并加上前奏、过门、尾声等,更添增演奏效果。民间演唱者包含乐妓、江湖艺人、街头艺人与各种市民阶层。小调的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社会性,题材广泛,从政治、社会事件至日常生活、风俗、爱情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如受压迫的百姓的哭声,反应落後社会意识的作品等,包含有《小河淌水》、《綉荷包等》、《卖杂货》、《小拜年》、《磨豆腐、《放风筝》、《打秋千》、《割韭菜》等。

    小调在结构上,大多是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与匀称性。乐句的结构功能比较清晰,基本上分成对应式以及起、承、转、合式两类。非对偶性的三、五句单曲体结构也较常见。小调的曲目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地方性小调、歌舞性小调。小调在流传过程中,曲调由於演唱者的个性、审美习惯、填配新词、唱法不同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变体和蕴含着不同的情绪和表现性能。唱词因艺人传授和唱本传播而比较稳定,但是格式多样而富於变化,常以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联缀,像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孟姜女》(五更鼓调)等;小调很善於表达那些既有叙述性且又有浓厚的抒情性的题材内容,像是《五哥放羊》、《画扇面》、《妓女悲秋》、《五更鸟》等。经常为客家民间传唱的小调有《十二月古人》、《问卜》、《瓜子仁》、《桃花过渡》、《桃花开》、《闹五更》、《五更歌》等。

    参考资料

    1. 叶振纲,中国音乐与乐器,风车出版,民94
    2. 薛宗明,台湾音乐辞典,商务出版,民92
    3. 江明惇 乔建中,中国大百科全书
    4. 郑荣兴 台湾客家音乐 晨星出版 民93

相关热词搜索:С

上一篇:小号
下一篇:小调(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