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荣顺。1988。《布农族的传统歌谣及祈祷小米丰收歌的研究》。硕士论文,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
- Wu, Rung-Shun. 1996.“Tradition et transformation, le pasi but but, un chant polyphonique des Bunun de Ta?wan .” Doctorat, l'Université Paris X .
- 吴荣顺制作。1992。《布农族之歌》。「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1。台北:玉山国家公园出版社。[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1993。《阿美族的复音音乐》。「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2。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1993。《雅美族之歌》。「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3。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1994。《卑南族之歌》。「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4。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1994。《泰雅族之歌》。「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5。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浦忠勇制作。1995。《阿里山邹族之歌》。「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6。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浦忠勇制作。1995。《排湾族的音乐》。「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7。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2001。《南部邹族民歌:沙阿鲁阿之歌(1)》。「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8。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 吴荣顺制作。2001。《南部邹族民歌:沙阿鲁阿之歌(2)》。「台湾原住民音乐记实」9。台北:风潮。[录音资料]
(一)同节奏形态(homorhythmic)的「和声式复音歌唱」(chords)
布农族歌曲的演唱方式绝大多数是以不同音高而同节奏形态的和声式复音唱法为主,比如sima tisbung ba-av(谁在山上放枪)、mintinalu uvaz-az tu situsaus(孤儿怨)及gahudas(饮酒歌)即是此种类型的歌曲。除了上述唱法,布农族也有其他一些特殊唱法的歌谣,例如:*pasibutbut(祈祷小米丰收歌)具有特殊泛音音色的「叠瓦式复音歌唱」(overlapping);pisidadaida(叙述寂寞之歌)应答式(responsorial)的「和声复音」;malastapang应答式的单音朗诵(monophonic declamation)及mazi lumah(背负重物之歌)呼唤式唱腔的「叠瓦式复音歌唱」等。
(二)泛音式旋律(fanfare melody)
除了pasibutbut之外,布农族的歌曲只使用sol、do、mi、sol等四个音(即泛音列的第三、四、五和六音),而pasibutbut则在这四个音的基础上再增加了re。
(三)演唱性别的限制
在所有歌曲中,pasibutbut是专属成年男子的祭仪歌谣,狩猎性祭仪歌谣的领唱角色专属於成年男子,女性仅允许参与和腔。其他歌谣则无性别上的限制。
(四)歌谣的分类
依歌谣的使用功能及歌词内容,布农族音乐可分成:1、祭仪类歌谣:运用於特定地农事祭仪、狩猎祭仪、特殊祭仪及生命礼俗中,如pasibutbut与manandu(首祭之歌)即是此类歌谣。在过去,这类祭仪歌谣是不能随便被演唱的。2、生活类歌谣:未有使用场合及演唱条件的限制,常被运用在欢聚宴饮或劳动行进之中,如mazi lumah及pisidadaida。由於布农人含蓄且强调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我的人生观,因此在应属自我解放的生活歌类歌谣中,即显得数量较少。例如每个民族都拥有的情歌及舞蹈,布农族却付之阙如。3、童谣类歌谣:布农族童谣的界定,着眼於歌词的意义及歌词的结构原则。童谣类歌谣大多是童年生活即景的寓言化描述,或是类似「顺口溜」式的问答、顶真、对偶等语文游戏的设计。童谣演唱方式独唱及合唱兼具。matapul bunuaz(采李记)、pis ha si bang kaulupin(玩竹枪)、toahtoah tamalung(母鸡和公鸡)与ak ak(乌鸦歌)都属於此类歌谣。
中文关键字: 祈祷小米丰收歌 , 复音歌唱
英文关键字pasibutbut , Polyphonic Singing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