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唱」形式曾经出现过最具代表的曲种有河北省的「拆唱八角鼓」、「彩扮莲花落」、河南省的「河南双坠子」、山东省的「琴书」、江苏省的「滩黄」等。有的强调噱头,有的自奏乐器,有的彩扮表演。如「拆唱八角鼓」强调趣味性,又称「滑稽八角鼓」,演员二人中,一人为丑角彩扮,另一人兼操大三弦伴奏,在唱词中穿插趣味对话,着名艺人有杜贞福、果万林,代表曲目「拆唱八角鼓」《汾河湾》收录远流公司出版《中国传统音乐全集》。「河南双坠子」则是由二人对唱或由演唱人与坠弦伴奏者对唱,前者代表作品有王桂兰、王干臣的《关王庙赠金》、董桂芝、程玉兰的《三堂会审》、赵翠亭、孙治霞的《大锯缸》、徐凤楼、王莲仙的《俩口对诗》,後者代表艺人为演唱人马玉萍与伴奏李云祥。
「拆唱」原本不着剧中人物服装,但渐渐也发展出穿上戏服彩扮,有向戏曲靠拢的趋势,如「彩扮莲花落」即由二至三人表演,甚至多至四五十人,每个人作简单的装扮,分出旦、丑等角色,演员手持竹板、锣鼓、小道具等,作舞蹈表演,後来发展成小戏,此外,「滩黄」也发展成戏曲形式之外。
鉴此,近数十年来两岸京韵大鼓也偶有拆唱的形式出现,但名称不同,大陆称为「双唱京韵」,代表曲目有《韩英见娘》,由骆玉笙与刘春爱师徒对唱,台湾则称「京韵大鼓戏剧化」,代表曲目有《大西厢》,由王友兰与王友梅姐妹对唱,二者有异曲工之妙。此外,梅花大鼓《拷红》也曾由大陆花五宝、杨云师徒二人「双唱梅花」,这些都是「拆唱」形式的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