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唱」为说唱音乐演唱的表演方式之一,说唱文学自唐宋以来,不论韵散相间的变文(唐)、诸宫调(宋)、词话(元明)……,或通篇散文的说书,大多为长篇叙事形式,再经由艺人添枝加叶、短话长说,一部书可以连续表演数月,直到明末清初,由词话演变出的「鼓词」与「弹词」,在各地蓬勃发展,曲种繁多,尤其是北方鼓词偶而因受限於时间,出现以唱为主的小型「段儿书」,是从长篇鼓词中摘选精采段落,整理後独立演唱,这种现象称为「摘唱」。如鼓词《忠义水浒传》可「摘唱」出《乌龙院活捉三郎》、《景阳岗武松打虎》……等,以致清代以後许多长篇说唱顺应时宜,大多开始摘唱,连南方弹词书目也多摘出「选回」来演唱。虽然,清末民初许多以短篇韵文形式呈现的大鼓书、子弟书、牌子曲等,并非直接从长篇词话「摘唱」片段而成,如:嘉庆年间会文堂刻本《西厢记鼓词》,有九卷、二十七回,清代子弟书则有《降香》、《梦榜》等短篇曲目,清末民初《文明大鼓书词》更有单篇《大西厢》、《小西厢》等小段大鼓书,内容都不不是撷取自《西厢记鼓词》,又如大鼓书《单刀会》、《华容道》唱词中对关公面貌、服饰、兵器的形容,也不是《三国志鼓词》原有的,但这些确是受清代「摘唱」之风所影响,「摘唱」使清代以後的说唱文学形成由长而短的趋势,连本大套的说唱形式已不易再见。
参考资料
- 赵景深《鼓词选序言》收录《曲艺丛谈》,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